当前位置: > 读书
知耻是求勇之舟
【发布日期:2011-11-0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白晓郎先生在《大哉知耻》中说:“近乎勇,还不是勇,只是接近勇;用现在一个词说,不过是‘准’勇而已。”“大哉知耻。它不是近乎勇,而是就是勇,而且是大勇。一个社会有没有知耻的理念,有没有知耻的风气,有没有知耻的勇敢,或其有多少,决定于这个社会的政权,决定于各级官员。民风、民德是官风、官德的一面镜子。官员如果有知耻的理念、美德、勇气,整个社会也就有了知耻的风气。”(《杂文报》2011年10月28日五版)在这里,白先生对知耻的认识十分深刻。美中不足的是,知耻不是勇,更不是大勇,而是求勇之舟。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四书集注》说:“愚者自是而不求,自私者徇人欲而忘反,懦者甘为人下而不辞。故好学非知,然足以破愚;力行非仁,然足以忘私;知耻非勇,然足以起懦。”在这里,朱熹也没有把“近乎”弄清楚。“好学”与“智”、“力行”与“仁”、“知耻”与“勇”,各各二者有何关系,他没有下功夫找出来,所以,他的注释好像在玩文字游戏,说来说去并没有把话说清楚。
    “近”的反义词是“远”。“好学近乎知”,显然说的是求智的方法。这好像要到河的对岸,路有几条,有的远,有的近,供人选择。其中最理想的当然是行舟,有了它,等于有了捷径。仁智勇也是这样,高贵品质,智慧超群,身强体壮,勇冠三军,人之所欲也。但是,三者却不能生而有之,要拥有就要经过自己长期的努力。与此同时,还要方法得当。方法不对,就有可能背道而驰,一无所得。所以孔子说:“好学是求知之舟,力行是求仁之舟,知耻是求勇之舟。”例如胆小怕事的人往往体弱多病。找到原因后知耻,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到头来勇冠三军,终于昂首挺胸,有了笑容。所以,知耻不是勇,更不是大勇,而是求勇之舟,贯窜着知耻者从低头到昂首挺胸的整个过程。
    伟哉知耻!有了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去争取顺利;没有了它,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不学无术,精神麻木,甘为阶下囚!知耻于国于民于己于人,竟然是如此严峻:顺之者昌,逆之者败。所以孔夫子把它和好学、力行一起作为人生三大行,一一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去攀登仁智勇的最高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