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这样的思念才鲜活——读丹娅《不死的思念》有感
【发布日期:2011-12-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卢永芳】
    在仙游论坛里,常有朋友推崇丹娅老师的文章,认为它值得乡亲品读与借鉴,但又无人愿意转载分享,使我心生渴想,欲探究竟,便暗自留意其作品。可能是天公作美吧,没过多久,就有人提着旧书来我店里换书,其中竟有丹娅老师的作品——《不死的思念》,这让我大喜过望,如获至宝,却偏不喜形于色,反而苛责来人,劝其论斤换钱,又得如愿,真是窃喜不已。待那人走后,我特意称了下《不死的思念》,足称六两,价值三毛,算是捡了个大便宜,但不知书中内容如何?正是带着这种疑问,我随即静下心来,认真地翻阅《不死的思念》,很快就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果然是仙游在外名家手笔,既有大家气象,又不乏地方印记,很有味道。后来,我又反复品读几次,该书内容便了然于胸,从而得出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我在看《不死的思念》时,先关注了作者简介,竟与我父母同龄,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的父母被文化大革命给耽误了,成了文盲,就算是扁担倒地,也认不得是个一字,那与他们同乡同龄的文化人的生活世界会是怎样的呢?这怎么不让我好奇呢?于是,我怀着恳切的心情,仔细地通读了该书内容,其中有关仙游的人和事的文章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书中的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文革期间与改革开放初期,正好是我想了解,而一直未能如愿以偿的时间段。我想,如果有读者用心地阅读该书,那作者的成长历程和仙游农村的景象,必定有所感知,而这些对我来说,则有更多一层情愫,即通过丹娅老师所处的生活环境,隐约可以窥探出我父母的生活环境,从而管窥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怎不让人感慨万千呢。当然,该书出版时间是在1998年,凡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见闻感受,都有收录,文章排序也不是用时间顺序的,只是我用了我的视角,把对我触动最大最深的内容遴选出来,并形成了我的初始感受,即《不死的思念》固然是记录作者自己的成长轨迹,但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的和地方的社会生活环境档案。
    其实,《不死的思念》在我看来,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书中偶尔会闪出仙游的乡土词汇。如果读者不是仙游人,不熟悉仙游话,对作者书中的一些词句,大多只能感觉清新奇特,而不明所以。不过,我是仙游人,因此,每当看到书中闪现出仙游的乡土词汇,就会圈注标明,拍手称快。如“阿”字的称谓,仙游式的习惯用语,仙游式的形容词,仙游式的动词等等,多有涉及,读来分外有味。事实上,每位作家在行文过程中,多多少少会把自己的乡土语言自然流露。如果每位作家都能在各自的作品中恰如其分地嵌入乡土语言,这不但丰富了写作词汇,而且宣传了地方,体现了地方的软实力。近日,胡锦涛主席在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奋力开创文艺发展新局面。以上讲话是文化强国的课题之一,落到实处,还是要作家用作品说话,而承载良好作品的载体,就是要有鲜活灵动的语言。由此可见,丹娅老师在《不死的思念》的书中自觉而且贴切地植入仙游乡土词汇,既是受乡音影响的有力证据,又是宣传乡音,彰显仙游话软实力的高明手法。
    当然,以上两点是我作为一个仙游读者阅读仙游名家作品的特有感受,带有狭隘的地域情结。如果抛开仙游读者的身份,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看,作者用真心写真情,以质朴的语言叙述生活,无论是记叙个人经历,仙游小吃,还是记录家教点滴,旅途见闻;无论是说家事,花事,还是谈友情,思念,其足以引人叹赏者,莫不是语言清新明丽,简洁质朴,行文自然流畅,生动活泼,犹如涓涓流水,叮咚有韵,仿佛侃侃而谈,毫无拘碍。简而言之,是质朴中洋溢着真情,是真情里充满着质朴。难怪文风健朴的仙游文坛老将——郑清为先生会谦逊地以丹娅老师为师,尊她为自己散文创作的先行者。如果撇开丹娅老师的行文风格,再看她的文章立意的话,你会发现她的每篇文章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有深意存焉,如“戏话人生”、“女儿草”、“香在书外”等篇章,结合时代背景,便能引人无限遐思与喟叹。大概正是这种深沉的立意与优雅的行文风格相表里,使得北狄先生大为感动,以致一再推举丹娅老师,使其文思泉涌,佳作迭现,方有《不死的思念》的出版,惠益读者,诚为美事。
    无须讳言,《不死的思念》是丹娅老师的早期作品,其中隐藏着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和笔触,同时也彰显出她长于写人叙事的个性特征。不过,可能文章都是有感而发,并非刻意写作,自然是惟情所趣,疏于节制,使得有些名篇不能以经典的面目流传于坊间,洵属可惜。当然,我本孤陋,又狂傲成性,见识难免有误,但本书叙事真挚而流畅,文字质朴而优美,介绍人物真实而形象,交代背景简洁而明白,无论是用于个人怀旧,还是供人窥探往昔岁月,都是很有价值的。因此,我认为只有像丹娅老师这样的思念,才鲜活,才值得推荐与欣赏。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