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无味。”这话说的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也有几分道理。不阅读,不思考,不颖悟,日日为囚,还能有什么好面目呢? 记得小时候上育红班,教我们的是一位女老师,姓石,人长得漂亮,爱笑,一条大麻花辫子直垂到腰际。她有一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小人书。上课了,石老师会给学生每人发一本,在孩子眼里,书中曲折的情节,精美的插图,远比所有的游戏都更吸引人。 在老一辈人眼里,读书关系着跳农门,吃皇粮,他们不喜欢孩子读这些所谓的闲书,所以儿时的阅读兴趣一直被压抑着,后来参加工作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惊慌失措中忙着适应,又没了阅读的好心情。 其实阅读应该是无功利地读一些书,用一种静笃的心情,才能真正地品尝到书的真味。 读《瓦尔登湖》,感受梭罗静谧的人生境界,用心体会他那份独有的寂寞与幸福。他把自己视为水和泥土,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舒畅的空气,享受着大自然的纯洁和恩惠。读贾平凹的《秦腔》,在那一堆鸡零狗碎的日子里,感受中国小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情感。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感受他残缺身体里,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读书最好是在夜里,无他人造访之扰,无喧嚣之苦,泡一杯醇香的花茶,一个人静静地躺在沙发上,细细品味书中描绘的美好。看的倦了,揉揉眼睛,打开窗户,看夜在外面干净地流淌,看远处璀璨的灯光,一切的骄躁,勾心斗角,激烈的竞争,都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读书不固定,心情不好了,可以看些哲学专著,让自己更具理性。《红楼梦》中贾宝玉遭到袭人使小性子,心情苦恼,便读南华经以求解脱,当然这只是小说。如果倦怠了,就读些空灵清新的散文或游记。既不花费太长时间,又愉悦了心情。书放的地方也不要固定,床头上、电脑旁,触手可及,一有空闲,抽出一本,读上几页,一小段时光就愉快地打发过去了。 迟子建说阅读就是咀嚼美食,池莉把阅读喻为阳光。其实好的阅读有一种说不出的张力,它可以修心、修身、修掉我们的虚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