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时,我收到黄叶先生的快递,总算看到了他的新作——《九鲤湖梦墨》,容忍了邮局年前寄件,年后未达的拖沓。当我认真翻阅《九鲤湖梦墨》时,发现这是一部把九鲤仙梦融入国画,用李耕画派的画风全面而且系统地阐释九鲤仙梦的画集,它构思巧妙,内容丰富,画技精湛,人物传神,不但是开拓性的作品,而且是研创型的成果,殊为难得,令人赞叹。再联想到黄先生年近花甲,行将退休,此刻推出这一作品,无疑是总结了他的研究生涯,顺带宣扬了仙游瑰丽的地方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堪称大气,值得人们赏鉴与珍爱。 先说《九鲤湖梦墨》的开拓性特征。在仙游,有3000多名画家从事国画创作,濡染李派画风,故得“国画之乡”的美誉,促成福建最大国画生产基地的规模。可惜,有许多画家屈从于商业化,不免媚俗而滥造;又有部分画家缺乏理想信念,盲目跟风而丧失自我。个别颇具功力者亦多止于为画画而画画,忽视学术和修为。致使优秀传统难以赓续,文脉面临中断。这时,黄先生以李耕国画研究所副所长的身份,以睿智和才情实现国画与仙梦的联姻,创造性地推出《九鲤湖梦墨》力作,既展示并传承了李耕画派的风骨,又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仙游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意义不凡,成绩斐然。如果业界行家见此作品,定能受到启发,原来画作可以承载多种旨趣,只要处理得当,就能雅俗共赏,流传深远。而普通读者见此作品,难免心生仰慕而为之向往:原来仙游画美梦香是名副其实,黄先生钻研有成,真无愧于李耕国画研究者的身份。 再说《九鲤湖梦墨》的研创型品质。黄先生曾在《憨厚得真如——自画自说之一》文中提到:“(我)肩负着承传李耕艺术的职责,可继承与创新又互为抵牾,身处其间,既不能亦步亦趋,又不能另起炉灶,允执厥中,殊非易事。”由此可见,黄先生在研究李耕艺术的同时,仍不忘突破樊篱,有所创新,这种思想极为可贵,也难怪他的作品清新自然,既有李耕画派的独具笔调,也有属于他的精绝功夫,确实善于研究,明于立已。试看《九鲤湖梦墨》里的六十余幅作品,笔法娴熟,造型生动,人物肖妙,无论僧道妇孺,仙佛王官,商贾仆吏,姿态各一,令人百看不厌;布局巧妙,渲染得宜,纵是室野庙堂,湖山店衢,海林亭云,都能处理的有条不紊而不失生动活泼,即使不看画意旁白,也能略猜梗概,经营若此,匠心可窥。如果说把九鲤仙梦系统地搬入国画是黄先生开仙游画界之先河的创举,那各幅画中有传承李耕画派的痕迹,又有黄先生别出心裁、技有新创的影子,则是他敢为人先的尝试,令人钦佩。 最后说《九鲤湖梦墨》的特殊价值与意义。黄先生生于1954年,长于农家,1988年考入仙游县李耕国画研究所,先为美术员而后成为美术师,旋即出任副所长,这一路走来,是自学成才的范例,是刻苦钻研的典型。在此期间,他有多幅作品获奖,多篇论文发表,近年又陆续推出多部著作,可谓精勤敬业,厚积薄发。而今他年届耳顺,御任不远,当此之时,再献新作,绝非偶然,大抵有总结他在李耕国画研究所任上的研究所得,兼带疏理他的绘画研创技巧,为其将来更好的创作埋下伏笔。很显然,黄先生并不满足于停留在技能层面(他本人对李耕研究层次的见解),也绝不甘于乘凉大树底下(这从他的心声可见),那么他去职之后,少了诸多顾虑,肯定会发挥得更好,故本画集作为总结开新的标志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我说它有特殊价值与意义之缘故。 基于以上看法,我认为《九鲤湖梦墨》是用国画阐扬仙梦的力作,因为它于作者自身则起到了总结开新的作用,于仙游则完美地宣扬了李耕画派与九鲤仙梦,于画坛则有开阔国画创作思路之功,况且这是第一本用国画全面而且系统地阐释九鲤仙梦的画集,足见该书的价值之所在,难怪我省学界耆宿赵玉林称曰:“与《不愠斋吟稿》(黄先生另一著作)同不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