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郑玉润诗文书画集》序
【发布日期:2012-03-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国英】
    《郑玉润诗文书画集》行将付梓,承雅命作序,却之不可,勉为辞云。
    我在前世纪六十年代初莆田三中求学时,就曾见过郑先生。虽未直接受教,他才学、师德交相辉映,在校师生中有口皆传。多年后我与他大公子建新共事于市政府,过往甚密,也与先生再续师生之情。他已鬓发银白,退休在家,但不改其文雅、诚笃、清流,师辈风范让人不减敬意。这次让我读到他的诗文书画,心中很是感动。在我看来,树叶之美,在于山峦的能量和姿态,山峦之美,在于天地的能量和姿态。郑先生为白沙长兴人,他大半生生涯在基层山乡、学校,他的诗文书画,尤如片片树叶,清新地反映生活圈内的鲜活内涵,有天地之浩壮滋润之气,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诵其诗,爽朗清隽。诗词为本集重份量的内容,其取材既有社会宽阔性和自身生活的接近性。有对山村景致、名胜古迹、老年会文化活动的咏赞,对同辈子侄及眷亲婚嫁、团聚的礼唱,大多是对同辈寿庆的颂。诗词体例样式不同,异彩纷呈。汉人《诗大序》中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尚书·舜典》中云:“诗言志,歌永言,声衣永,律和声。”郑先生是把诗词作为他“心之喧泄,志的外化”,成为他抒发情感、荡人心胸的乐章来谱写。诗词是文化的精灵,它的存在和演化,几是中国文化存在和演化的缩影,是本然特性的范导。郑先生的诗词,节奏快慢轻重,诗律词格的平仄交错,都从他心境的欢乐或沉郁、胸次的豪放或内敛,意境的深远或清幽出发,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寓于其中,坦然地表达对事物的激赏,对山水的热爱,对人情世故的留恋等,喷发出他的情绪和审美。诗词技巧讲求“合律合韵”,演绎心绪讲求“合情入理”,诗境和心境讲求统谐一致,郑先生的诗词制作严谨地实践了这一切,不乏有“高境”的佳作。
    读其文,情深意浓。篇章收入不多,有对故乡景致的叙写,如国师楼,如嵩亭、龙华寺、越王台与将军潭,也有台胞郑淑瑾、郑若宜小姐返乡报道等。面对故乡山水景致,发思古之幽情,赞古今之通变。寄情于汉台、宋碑、明楼及古寺,文意仰之弥高,属意于村间文化表演及远客省亲场面,行文如传空谷之回音,情景交融,写照动容,感天地之高阔,想人事之缠绵,但依然是昂扬之情调,文格甚高也。
    识其画,又一境界也。收入有梅兰菊竹“四君子”四屏,有松鹤、山水、牡丹等。贯古通今,画论如山,说得玄妙无极。吾观画作,一为构图造型,二为笔墨色彩,三为意义神韵。唐张彦远所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立意……。”郑先生之画作,不在追求盛世风华辉煌灿烂的气象,而在表白其“自在生成”心里追求。“丹青不知老将至,翰墨挥洒情满怀”也。牡丹雍容富贵,松鹤寄意延年益寿,嘉意敞然,四屏“四君子”,郑先生用笔甚精。宋代名臣王曾(连中三会元,解元、会元、状元,位居宰辅)诗云:“而今未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以梅自喻,述其坚贞奋发之志。兰花通称“素心兰,”有“欲步一枝嗟道远,露寒香冷到如今”之诗句,喻赤诚高洁。菊持有王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惟有黄花晚节香”之句,自当称心。王琦为出入将相之才人,倡言“晚节”,用心可见一斑。竹者,喻品格气节,郑板桥为之写下不少诗句。郑先生沉于丹青,老马驭途,长善畅达,以“四君子”之作见示,也自有深意。
    赏其书。道法规然。其“行草”、“行楷”、“隶楷”、隶、篆皆有。郑先生为教师,不是书法家,换个角度而言,应给予全新诠释。汉代蔡邕在《笔论》中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郑先生在录书“正气歌”、“前出师表”、“周恩来诗句”或自作诗词书写时,可想像他那敞开怀抱的激情,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态,驾驭笔墨的能力,柔顺自然。特别是行草,线条潇洒流畅,看似妩媚却内含筋骨,善于用笔画的合理延伸来展示个性;至于“隶、篆”,虽较拘谨,但“蚕头”、“燕尾”的传统起收,直线波折、垂线坚实及转折规则,都不逾矩,结字严谨端正,笔法行适稳定,有风和柳、雨和花的关系,已经把自己的心境、性格、阅历诸因素,近乎完善地包容进去了,甚为难得。
    郑先生的“诗文书画”,是他的“余事”或叫“衍生品”,既非商品,也非装饰品,纯属其精神生活消费的艺术品,是郑先生文化生活的“雅需求”。老年是如诗的年岁,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活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文书画”的意境有了新的出现。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比较没有功利地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慢步在回忆的原野,就有了深厚的美。试问:郑先生如果不是从事教师职业,如果不是在老年阶段,如果不长期生活在山川基层,能有此敦厚纯美的诗文书画吗?读之,有的是深沉的道义担当和慈悲善良的情怀,这就是郑先生诗文书画的特质。
    郑先生之公子雅编此集,分赠亲朋好友,感惠无涯。虽假忙在身,也不计工拙,乃缀数句以附骥而已。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