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广大精微 形神兼备
——李耕《皆大欢喜》图赏析
【发布日期:2012-04-13】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叶】
《皆大欢喜》又称《六子戏佛》图,是李耕经常创作的题材之一,也是这位平民画家抒发自己思想情感,通过艺术创造把不食人间烟火的佛教世俗化、人性化的重要图式。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李耕创作传统人物画的一贯主张,也成为其作品的主要风格特征。眼前的这幅《皆大欢喜》图,就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业界清楚,过去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由于人体解剖知识掌握有限(当然有的是不屑于在“形”的层面上下功夫),所以一旦涉及人体的表现,就不得不使用回避、掩饰的手法——就是借助宽袍大袖来“藏拙”。而李耕的《皆大欢喜》图则别开生面,即敢于剥开服饰,秉笔直面裸露的人体。且看:居画幅中心位置,腆肚坦胸,仰身昂首而一任众童稚捉弄戏谑却依然爽朗大笑的弥勒佛,作者不仅对五官等反映人物神态的细微处作了深入、精致的刻画,而且在墨色的晕染上也增加了层次。人物造型的生动、准确,透视的合理,凸凹部位的明暗强化,使得胖弥勒极富质感,更显丰腴、圆浑、稳重和醒目。围绕弥勒佛的是各具形态、尽情嬉闹的六个孩童。按佛典解:六孩童喻扰乱个体生命清静本性的“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贼。对六个一丝不挂,尽显本真的孩童,李耕同样用的是和描写弥勒人体一样的中锋细笔,但稍加观察,不难发现两者笔迹意趣的细微差别:即孩童的勾画显然趋于轻松随意。这种看似轻描淡写,但不失谨严精准的运笔所塑造出一个个真实、鲜活的精灵,显得尤加活泼率性和稚嫩可爱,又为居主体位置的弥勒佛起了众星捧月的作用。
  由此足以证实这位土生土长画家的过人之处——对人体透视和结构的熟谙!
  该图作于1932年(壬申),时李耕47岁,正值盛年。作品也明显表露出中年气盛的特征。横拖于地面的衣褶侧锋回环,放笔卷舒,姿意挥扫,气势夺人。契合了徐悲鸿先生1928年对其所作的“挥毫恣肆,可以追踪瘿瓢,其才则中原所无……”的评价。就这一方面论,的确也反映了作者这一时期濡染的吾闽地域和环境等因素给本土有才气的画家造成失衡心态衍生出的张扬、乖戾习气尚未完全消除。
  不过,就画面整体观照,衣褶部分大开大合的粗放也恰好与人体线条的谨细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大加强了画面的视角效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致广大、尽精微”向来为中国画创作者奉行、所实践,作为天资极高,悟性超群,善于用辩证对立统一来驾驭全局的李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不妨把画面的几大组成作简要的分析:
  底部侧锋横势的衣褶敷以淡墨,往内一层便是诸人物交错的细腻笔调,肌肤略施赭色,再往后推是人群旁置一硕大布袋,留白,阴影处染墨,中锋线条由上向下作放射状。最后一层特竖一斗笠,渴笔呈向心环状交错,表现竹篾编织之物,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匝密的笔墨和皴擦的厚度、浓度,压住画面,托出主体。于是在层层叠加、步步深入中,一幅整体厚重、充实、笔墨丰富多姿的画卷为我们营造了一派欢乐祥和、健康向上的场景。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