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状元黄公度著名的七律《题顺济庙》经常见诸书刊和网络文章,其弥足珍贵之处在于,它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一首题咏妈祖的诗,引领了此后众多诗人墨客的无数题咏;而顺济庙又是最早见诸文字的有封号的妈祖庙。它的创建充满了神奇色彩。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 晴空。 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 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 黄公度(1109-1156),莆田城内东里巷人,誉称八闽“文章初祖”的晚唐御史黄滔的八世孙,绍兴八年(1138)状元。为官勤政廉洁,英年早逝。后人评论其诗词“气和音雅,得味外味,人品既高,词理亦胜。” 诗的最后一句乃全诗“诗眼”所在,突出点明了妈祖作为大海女神“长护海霞红”的特殊功绩。“危樯”为借代修辞格,以船上高高耸立的桅樯代替船只。然而,不少文章却把“危樯”误为“桅樯”。较早出现差错的有蒋维锬编校、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妈祖文献资料》(见该书第3页)。由于编校者的特殊身份,以及“桅樯”虽然重复累赘,但依然说得过去,以致以讹传讹——至今众多书刊上还是谬种流传,贻误读者;打开网页,新浪博客、网易博客、中国民艺研究所网、中国网互动中心、福建巴、莆田论坛网、莆田新闻网、莆田旅游网等等,几十个知名网站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依然比比皆是,赫然引述道:“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樯一信风”! 然而,追根朔源,查阅黄公度的诗文集《莆阳知稼翁集》卷上,以及《四库全书》等权威文本,均为“千里危樯一信风”。 这是为什么?不妨来个咬文嚼字。“樯”的本义是指帆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古字书《埤苍》解释为“樯, 柱也。”含有“樯”字的名句不少,例如“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灵樯千艘,雷辎万乘。”(《宋书》)…… 诗中“危”乃用本义“高危”,修饰“樯”,如同李白诗句“危楼高百尺”、“危乎高哉”…… 因此,“危樯”,即指船上高高的桅杆,借代帆船。 状元黄公度,当然不会犯重复累赘如此低级的错误,更何况是写赞美妈祖的诗篇呢。 诗中为何特别提及“危樯”呢?据《天妃显圣录》《敕封天后志》记载,妈祖救助海难,常常显灵于高高的桅杆之上,诸如“有女神登樯竿为旋舞状,俄获安济”(廖鹏飞),“往往于樯端见神灯示佑”(王必昌),“忽神火现于桅顶”(周煌),“见一神女现桅杆,朱衣端坐”(《 天妃显圣录·朱衣著灵》)……,因此,桅顶神灯几乎成为妈祖显圣的标志性景象。当然,诗中之“危樯”,鼓之以“信风”,是一派顺风顺水的通航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