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试比三首描摹琴声的唐诗特色
【发布日期:2012-05-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祖灏】
    在脍炙人口的唐朝诗辞里,不乏有诗人描写同一题材的佳作,尤其是描摹琴声艺术形象技巧精湛,流芳百世留名千古,使人读了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李贺在《李凭箜篌引》里,描写了著名女乐师李凭箜篌的高超技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露泣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过,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都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短短的十四句诗,把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弹奏的卓越技艺,描摹得淋漓尽致。你听:不同凡响的乐声刚刚奏出,就吸引得行云凝滞,水不漂流,感动得江娥、素女情不自禁地满腹情思。接着诗人浮想联翩,把琴声的抑扬顿挫,生动地比喻成如昆山玉碎般聚音震耳,像凤凰欢歌般动听迷神。一会儿低回流连,引起芙蓉哭泣;一会儿高亢团圆,导致香兰含笑。乐声的热烈,仿佛使深秋的京都长安乍变得暖和。丝弦的丰富多彩,感动得玉帝为之倾心。这么丰富、奇特的想象,在艺术上对读者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波。而诗人神思飞动,更显得奇特惊人;女娲炼五色石为之补起苍天,又一次被震破,漏下秋雨绵绵;神山上那位善弹箜篌的神妪化成美女甘拜下风;那些鱼蛟等神物也乐得在波浪上纵情舞蹈;月宫之下的吴质听了入迷,依偎在桂花树梢上,深夜思念难眠,直到露水浸湿了月宫中的玉兔。
    清代著名诗评论家方挟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称叹:“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笔者以为:论气势当推昌黎;论情态应属乐天;论神奇自是长吉。同样是状写弹奏名手的神技,这三个诗人都有传世佳作,然而诗格调却各有千秋。
    白居易写的《琵琶行》以声拟声,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诗人设譬取喻,务在拟声,表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相形之下《李凭箜篌引》则带有超现实的神话色彩,因此表现手法与白居易恰恰相反,趋向于浪漫主义。诗人在描摹音响时不像白居易作直接描写,而是采用比喻和描述音响艺术效果的间接描写,动员读者的音响经验和审美经验加以联想和想象,把音乐声响的听觉形象转变成鲜明的视觉形象。这样想象力比白居易更丰富、奇特且有跳跃性,使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音乐艺术感。
    同一题材的《听颖师弹琴》诗篇中,韩愈有较大胆的想象和幻想:“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秋百鸟鸣,忽见疏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诗中以儿女言情、勇士赴敌、凤凰鸣啭、柳絮飞扬等喻声的轻柔雄壮、抑扬起落高低变化,形象鲜明,譬形为声,从听觉到视觉都给人以一种具体的艺术魅力。
    笔者认为:这三首描摹琴声的唐诗各有千秋,因何而流芳千古,令今人啧啧称道,互相比拟。它们的手法互不相同而又互相渗透,如白香山之《江上琵琶》,以声摹乐,通过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声音来描绘琵琶音的绝妙;而韩退之的《颖师师琴》,则以形喻乐,通过对形的描绘而让读者想象出音尔的绝妙;李长吉之《李凭箜篌》,则以感状乐,用听者的感官理解来描写箜篌的绝妙;三者皆写音韵,手法中又互相渗透,也就是今人为何将其比较的原因所在。诗艺有赖文字,在音响上的掌握当然不及乐器的独奏或交响,但文字富有意义和联想,还可经营比喻和意象,却为乐器所不及。
    总而言之:李贺善于吸取白、韩两位修辞之精华,而后精妙地加以艺术创新,采用了典喻声的修辞法,即用附丽于神话传说而翱翔的惊人想象来描写音乐,为此想象力与白、韩之比,更显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流芳百世。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