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读书与“下笔”
【发布日期:2012-05-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刘建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千古名句,它简明扼要阐述了“读”与“写”的关系。中小学的语文老师经常引用这句话来启发教育学生。今年,是诗圣杜甫(712—770)诞辰1300周年,重温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回忆自己在“下笔”作文前后走过的路子,感慨良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引自杜甫的一句诗。童年上小学,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仅知道这是杜甫写的。上中学了,语文老师讲解杜甫的《卖炭翁》,详细介绍了杜甫的生平,特地亮出了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一诗里的这个诗句。那时,语文老师讲了“读书好”的道理,谈了“读好书”的重要,介绍了自己“好(hào)读书”的体会,这些教导如杜甫的“润物细无声”,默默地影响了我。
  我以为,读书与下笔(即动笔)至少有如下的相互关系:
  首先,读书是下笔的基础。读书是为了写书(作文练习为起步),从用词造句到学写片段再学写短文,都必须通过阅读,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所以,认真读书,要读懂读通,务必细读精读。语文课本里选择的教材,大都是精品美文,许多短小精悍的文章,我们大都熟读成诵,不少美文佳句至今难忘。那些古诗词就甭提了,短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我们大多铭记。读名人佳作,我历来注意其写法,认真琢磨其写作风格。对于文章的记叙手法,谋篇布局,描述技巧,我是特别留意的。
  教材提供的都是范文,但仅靠教材远远不够,所以提倡多读课外书,多欣赏些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因而,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街道上的书店,都是我们遨游知识海洋而求知的地方。要博览群书,如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所言:“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大凡有杰出成就的人,均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里告诫我们,读书要“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以为,博览群书固然有好处,可以博采众长。但我还是提倡不同的书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的可浏览通读,有的则要求细读精读。 对许多美文精品,我历来精读,仔细推敲,咬文嚼字,读出品味来,细细琢磨领会出作者的创作思路来。鉴赏作品,要领会其在某一具体细节上,作者是怎么描述的,为什么这样描述,这样描述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鉴于名著,我还认真做读书笔记,将书本里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东西。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是苏东坡对读书的经验之谈。有书不读,书无异于废纸;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如此读书方法,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其次,下笔是读书的检验。读别人的文章,要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读是为了用,学以致用,大量的体现在“动笔”。为什么有的学生,不怕语文知识考查就怕作文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对语文知识缺乏融会贯通,二是缺乏经常“练笔”。有的人也嗜好看书,但基本上是看故事情节,甚至偏于武打色情之类。所以,“下笔”是检验“读书”,是熟练运用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劝导青少年学生要多读书,还要多动笔。刀不磨生锈,笔不用迟钝。我之所以至今还在坚持写日记,就是唯恐自己老化了,脑子迟钝了,笔尖不听使唤了。     
  最后,提倡读写结合,持之以恒。眼下的书随处可及,图书馆就在电脑里,小说就在手机里,不过只能作为娱乐消遣而已。我们提倡多读纸质文章,可圈可点,留下痕迹。毛泽东同志生前精读《容斋随笔》、《资治通鉴》,记号多,批注多。我们提倡读了书就写读后感,谈体会收获。动笔写,是驾驭语言能力的训练。经常训练,熟能生巧;坚持训练,妙笔生花。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工不可。杜甫从小聪敏好学,“七龄即能诗,开口咏凤凰”,由于坚持不懈地读写,因而能够从“读书破万卷”以至“群书万卷睹长诵”,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果说杜甫处于安史之乱、科技尚未发达的年代,“破万卷”有点难度的话,那么在幸福安宁的今天就不在话下了;如果说鲁迅先生“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的话,那么我们何不用闲时打麻将、喝啤酒、侃大山所消磨的时间勤读书常“下笔”呢?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