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重读曹植《七步诗》
【发布日期:2012-06-22】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闻功】
    余教《七步诗》已整50多年过去了,当时学生听课的共鸣场面,至今历历在目。最近,余重读该诗,仍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原因就是这诗生动体现了建安文学“建安风骨”情辞慷慨、格调刚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特征和启人和谐为贵的诗情魅力。
    那是三国时期,曹操死后,其儿曹丕掌权(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对胞弟曹植横加迫害引起。曹植本来在几位兄弟中表现最有才华,曹操在位时曾考虑立他为太子,后因听信馋言,认为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饬,饮酒不节”,动摇了对他的信任。此议虽终无实现,却因此引起曹丕对曹植的猜疑、监视和迫害。于是,曹植的处境便由名为藩王,变成实为囚徒的处境。他的诗《野田黄雀行》,即借黄雀比喻自己深陷罗网的困境,情调非常愤怨。
    曹丕为了剪除曹植,以曹操死后,曹植不来奔丧为借口,派人把他抓到洛阳来问罪,并以“兄弟”为题,限他在殿上走七步做出一诗,否则要立即斩首。曹植却随口成章,如诉如泣曰: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就是闻名于世留传千古的《七步诗》,(后人曾把其前三句简缩成“煮豆燃豆萁”一句,后三句没变)。曹丕本来存心要害曹植,他想别人都称你诗才盖世,今天写不出要杀,写得出挑剔一下也要杀,横竖都要让你死。但他万万想不到曹植还未走完七步,就吟出此诗。这《七步诗》竟如此感人,句句撼人心扉,催人泪下。
    该诗中把豆和豆萁拟人化,豆仿佛在锅里被煮得声泪俱下,它死去活来有气无力地嚎着:萁呀萁呀,咱们都是同父母同根生的至亲骨肉,你却为什么这样残无人道?你在锅下燃起熊熊火势,把我盖压在锅里,直烤得焦头烂额血泪熬干。你其心何忍!其心何忍!
    诗中以萁豆相煎,比喻骨肉相残。寥寥数语,情兼雅怨。寓意之深,入木三分,谴责之巧,感天动地,语声之悲,铁石亦泪。此时此刻,曹丕深感负疚。不仅下不了毒手,还情不自禁流下泪水。最终只好打消恶念,放了曹植。
    这是一诗挽救一命,也是诗史上作者借诗化险为夷的典型之作。后人誉之为千古绝唱。的确其诗脍炙人口,千秋万代,经久不衰,影响着一代代世人。
    联想抗战时期,新四军要北上抗日,国民党发动8万多人突然袭击,造成新四军几乎全军覆没,被斥为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周恩来痛心疾首,就仿着曹植《七步诗》写下“千古奇冤,江南一页,同室操戈,相煎何急”16字。发表在《新华日报》等。可想而知,当时国难临头,大敌日寇当前,新四军如能顺利北上,无疑将增加前线抗日的一支有生力量。这对国共双方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及全球反法西斯战线都是益事,但国民党把矛头对内,演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悲剧,这怎能不令“亲者痛,仇者快”,且弄得国民党自我脸上抹黑,以至大失民心呢?此系后人学《七步诗》,借古讽今一例。
    如今,余仔细再读曹植《七步诗》,思接古今,浮想联翩。余认为该诗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其贵在启迪告诫人们要兄弟友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若是因点鸡毛蒜皮琐事,却不惜手足之情,小题大做,六亲不认,搞自家暴力,或因一时感情冲动,大动干戈,倒行逆施,或为个人小局私利,不顾大局,进行窝里斗,自相残杀,那同样不仅要失民心,招痛斥,而且要被绳之以法,落可耻下场,以至弄身败名裂,岂不悲乎。
    特别是当前家庭教育方面,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粗暴施教酿惨剧时有发生。如“父母一味求高分,孩子背上十字架”,“中考失利被父罚跪,孪生姐妹毒杀双亲”,“家庭不和失管教,儿子惨死母坐牢”等均造成令人追悔莫及的苦果,故不可掉以轻心。所以余至今重读该《七步诗》仍感触良多。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