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从宋人论述木兰陂说起
【发布日期:2012-12-0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木兰陂建成以后,宋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据《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二十九林大鼐《李长者传》说:“时有僧冯智日者,散性混俗,唯宏事之甚谨,乃引至其地,密禀神算,谋于木兰山前。施工未有定处,方斋祷之夕,地神于今址截溪插竹,似相指授。始悟妙应‘逢竹而筑’之言,盖‘逢’即‘冯’也,‘竹’即‘筑’也,百年悬谶应在今日,乃倾家得钱数百万(宋志云:李率钱七万馀    ),命工伐石,依列竹成基。”在这里,林大鼐不是正面肯定冯智日的贡献,而是把他的姓氏说得神乎其神。
    更早些,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状元徐铎后来写了《木兰谣》,诗中说:“钱林开基,李宏创募。地神布竹,异僧相土。施赀舍田,十四大户。三余七朱,陈林吴顾。”很显然,林大鼐的那个传说由来已久。很有可能,熙宁八年,第三座木兰陂开工动土,神奇的传说也就接踵而至。而且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神乎其神。
    但是,到了宋后期著名文学家刘克庄时,徐、林两人的观点却行不通了,受到了质疑。他在《协应李长者庙记》中说:“予详三陂陈迹,独长者之址尤得地利。凡涉水者,造舆梁者,必避湍急而就宽广。夫惟不与水争势而后能导水之势。长者鉴前人而生新智,岂必得神仙谶语,异人指授如尚书林公所云乎?”刘克庄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说得头头是道,很有道理。他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长者实地考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即“生新智”,从而把陂址不是定在钱、林两陂之外,而是二者之间,所以“尤得地利”。这就是说,钱、林建陂也有成功之处,那就是找到了建陂选址的最佳范围,一上一下从此划定,后来有识之士自然而然会在这个区域之内寻找最佳的陂址。但是,他的论述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异僧相土”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僧人队伍中,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多得是,历代有名人。
    从哲学观点来说,刘克庄尊重了建陂者的主体意识,所以他能注意寻找长者胜利的原因,并且对后来的论陂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元代人慎蒙《木兰陂记》云:“(李宏)悟钱氏与林从世陂工之不就,失在截山水与海水为二,而不能分山水之流。盖山水多而急,海水少而缓。不杀其急,则急与缓合并,欲其分流灌田不可得也。”在这里,慎蒙发现李宏陂成功之处在于分山水之流,让它们通过南北渠道流向人工河,从而消除了水多而急的局面,使陂化险为夷。
    明人林俊在《木兰陂集序》又有新的发现:“行水行兵道一也。兵法得地者胜。钱之始筑将军岩下,右坚左脆,水薄其脆;林继筑温泉之口,上急而下涣,水袭其涣,其取败固宜。”林俊的论述也颇有道理。所以,刘克庄论陂,实际上带了个好头,从此,许多人注意总结三陂的经验或教训,使木兰陂成了人们学习水利工程建筑的大课堂。
    毛主席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成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用毛主席的这段话去分析李宏陂的建造,内因和外因也就清楚了,在那时“地神布竹”、“异僧相土”属于外因。二者能否起作用,那就要看看李宏自身科技文化等素质如何。
    李宏奉宋神宗之命来到莆田县建造木兰陂,那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连兴化知军、莆田知县对他都是十分尊重的,出了事故那是要追查他们责任的。所以,所谓“地神布竹”即地神轻易进入工地布竹,那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未经李宏点头,布了也无济于事。所以只要稍微一推敲,真相也就大白了,这显然是有神论者编制的故事,而且连起码的常识都没有。
    那么,“异僧相土”呢?则是另一回事。这条记载告诉我们,李陂确定地址位置时,人们议论纷纷,各有各的看法,冯智日参加了这个研究。徐铎的诗仅仅说他参加“相土”,具体内容没有说明;林大鼐则在他姓氏上做文章,说什么“始悟妙应‘逢竹而筑’之言,盖‘逢’即‘冯’也”,也没有道出具体内容。所以,我们难于判断他的历史贡献究竟有多大。
    据方天若《木兰水利记》所云,李宏那时是有备而来:木兰陂耗资巨大。李宏应诏,“遂倾家得缗钱七万,率家干七人入莆,定基于木兰山下。负锸如云,散金如泥,陂未成而力已竭。于是蔡公复奏于朝,募有财有干者辅之。得十四大家,遂慨然施钱共七十万缗,助成本陂。”在这里,有两个“干”字,是行家里手之谓也。这就是说,李宏来莆田县,一则携带巨资,二则带来建筑木兰陂的技术骨干力量,有自己的智囊团。如果说李宏是建筑木兰陂的总设计师,那么他的家干则是不可缺少的助手:定陂址以前他们要深入群众,了解木兰溪水情、木兰山情,总结钱陂和林陂建筑的经验教训;陂址确定以后,他们又要为原材料、施工质量等把好关。 “异僧相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所以,笔者认为,冯智日这个人既然历史上有记载,那么就称他是助陂群众的杰出代表好了。一个出家人,能够关心莆田木兰陂的建造,为之出谋划策,奉献自己的才华,是值得后人尊敬和学习的。至于“逢竹而筑”,说遇冯则灵,那是有神论者的无稽之谈,说多了反而有伤冯智日的助人为乐形象。李宏富有民主和科学精神,这才是冯智日等助陂群众发挥作用的根据。
    方天若说,第三座木兰陂有着自己的特色,它不是建筑在岩石上,而是“掘地一丈,伐石立基,分为三十二门”,即首先是溪泥大面积清除,基有一丈深;然后铺设长方形石板,并用古代的“三合土”粘合。一层又一层,厚度一丈。工程一开始就要出大力,花大钱,这就是“散金如泥”的缘故。接着,“依基而竖石柱,依柱而造木枋,长三十五丈,高二丈五尺。上流布长石以接水,下流布长石以送水。遇暴涨则减木枋以放水。又垒石为地牛,筑南北海堤三百有余丈,而陂成矣。”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宏陂的基础面积广大,体积雄厚,坚如磐石,这就是后来经得起狂风恶浪、大地震的反复考验的缘故。这显然是内外因高度结合的杰作。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