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回廊满园春
——造园与山水画的融合
【发布日期:2013-04-26】 【来源:】 【阅读:次】【作者:陈逸敏】
画意诗境中的文人情趣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被誉为“姊妹艺术”。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自唐、宋以来,不少文人画家将绘画中所创设的意境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直至明、清两代得以发展全盛。也正因为此,大批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成了著名的园林设计者,而一些著名的园林设计者在山水画方面的造诣也颇为高深。于是,两家融贯而生的“诗情画意”,便逐渐成为唐宋以来造园的主导思想。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影响下,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山水画式的园林艺术”便逐步形成了。 随着画家的“画理”逐渐渗透于社会各阶层,文人们吟诗论画,杖山问幽,向往“悠然见南山”的清高境界,加上文人士大夫所热衷追求的“构天下胜地于一景,纳山川美景于一园”的山水画境界,于是构筑园林,美化庭园的风气便悄然兴起了。徜徉在如此“诗情画意”的山水田园之间,自然满眼皆是巧匠天工的雅致逸趣,而蕴涵其中的“文人情趣”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构造特点的集中体现。 具有“文人情趣”的造园有着大量的人工蓄水,叠造假山,再构造建筑的鲜明特点。因为但凡文人士大夫造园,皆以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作为心中之理想境界。可居、可游指的就是拥有一片心中的“世外桃源”,绘画卷上的蓝图不过是在纸上,而营造园林则更可以得其欲,畅其心,真正实现了“快人意,实获我心哉”的主观愿望。因此,造园活动已从单纯的建造山居,转而在城市中按文人的境界营造那种可居可游的园林,从“因山就涧”转入人造丘壑。 此外,具有“文人情趣”的造园,在表现上还有诸如园中套园、堆山叠石、凿池造园、植木栽花、随类赋形、依形而筑、寄物以情、园内放鱼养鸟等等,皆尽其所能把一切美景以写意绘画的方式引入了人的生活空间。以立意在先,匠心独具,超越时空的限制,表达出自我情感为诉求,通过某一景的“立意”展开布局,以小观大,于片段中展现深邃之“意境”。 由此可见,文人们观万物、生一道,感受人生在自然中所具有的和谐韵味,并借助于自然和园林的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使得园林的诗情画意成为当时文人诗词风骨的复现。也正因为这样,园林的意境与山水画的意境异曲同工,诗词、绘画以园林作为描绘对象的实例屡见不鲜。
通幽曲径间的奇巧匠心
山水画家对山形的“步步移”、“面面观”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观照方式。山水画如是,园林亦如是。 好的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也要善于“隐藏”,注重“含蓄美”。而园林的门、窗、回廊将各处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空间布局移步换形、极尽穷变。园林内山峰溪流,堂前小桥亭台,园林布局曲折自由,常用假山、小院、漏窗作屏障,适当阻隔游客视线,使人们几经曲折才能逐渐见到园内全貌,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曲径通幽”的小路、游廊来组织景致,使之成为蜿蜒连绵的整体空间。各个空间围而不隔,彼此渗透连通,打破了任何固定规范形态和框架的束缚,随自然季节条件而变化,景物异趣,境界迭出。如此一来,游客感受到的意境将更加含蓄深远。 因此,欣赏中国园林,应采用静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特殊审美形式,欣赏中国园林成为“游园”,而不称为“看园”,其理正在于此。
虚实转化中的诗意居住
山水画笔墨语言的独立与写意精神的滥觞,使以往全景山水缩移模拟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手法,转化为以写意为主的手法,体现出文心而过乎于道。文人们往往把画卷中的奇、险、怪,引入叠山、引水、凿石、飞瀑、置亭之中,使得造园具有曲折、得宜、借景等特点。因此,文人所造的山水园林求意境、求形式,追求的是使山水意境与园林意境有机结合在一起,令人置身园林,犹如置身于立体的山水画卷及自然的画廊中。 从明清所造园林来看,园林的制造既总结了现代的成就,同时也开启了后世的先河。明清园林的景观,已经逐步由单纯粗放的宏观逐渐发展成为精致的微观为主。创作方法也由单纯的写实,过渡到了与山水写意相结合的水平,如用借题、匾额、对联点缀园林的造园方式,使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呈现出了多样性:状写、寄情、比附、象征、寓意、点题等手法的运用,使得园林比以往更紧密地融诗文、画意于自然中,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意趣混为一体,予园林更浓郁的文化艺术趣味。 可以说,明清园林逐渐由“形”转向“意”的过程,正是使东方景观文化特点逐渐鲜明的标志性时期。这点从清代李果的《墨庄记》中所记载的内容就可见一斑:“轩前嘉木苍郁,多叠石为小山,绝壁下为清池。其境若与书卷相融洽,非必鹜运凌危,攀奇竞秀,以求山甚岩穹于数十里之外,此岂易得哉!前辈谓文人未有不好山水,盖山水远俗之物也,俗远而后可读书研理,可以见道。” 而这种交融的结合点,关键就在于对景观的极致雕琢,无论在技巧和结构的处置上,都毫不失严谨和睿智的作风。文人造园,在布园的形式上,吸收了山水画的精髓,内涵意蕴中渗透着文人的精致,对山石、楼台、亭榭的布局构思上都极具“匠心”,以茂林修竹、山清水秀的湖光山色为描绘对象,呈现出桃李争妍、山峦叠翠、青山渺渺、水波漾漾的园林景象。因此江南园林在造园上极为惜“墨”,在有限的空间内苦思经营,把缠绵的情思从一角红楼、小桥流水和树木的绿化中显露出来,以山水为蓝本,意境为主题,以画造景,以景入画,相互渗透,相互溶合,对园内的一山一石一亭都细心雕琢,用“曲”、“藏”、“显”等手法在有限空间中表现无限。。
秋水长天般的共融之美
中国古典园林实际上是物化的山水画,两者皆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而中国山水画对园林的影响,可谓是历代逐渐加深,伴随着山水画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也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这就是它们相辅相成的地方。 中国山水画注重神韵和品味,而园林的建造也同样追求山水画的神往境界,它们共同营造出了“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云燕霞蔚”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的意韵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向往清净无为的一种人生状态。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山水画不但把中国古典园林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同时更是赋予了它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正因为两者的美是相辅共融之美,因此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时,我们要静中求动,寂中求欢。以浑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去感悟它的奇巧绝妙,以中国山水画的气质神韵,去体悟它的博大浩渺,在经纬交错相携、明暗冷暖相加、色彩流动变幻中,去品味人造园与山水画作的真味!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