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蔡襄:能上能下实干家
【发布日期:2013-05-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蔡襄在京城任职时是个实干家,到地方任职时也是个实干家。弘治志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住。”
    网上查询方知道,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为削夺节度使的权力,于各路设转运使,称“某路诸州水陆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以前,转运使职掌扩大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陆续设立了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这么一查询,笔者才知道,宋仁宗让蔡襄“改福建路转运使”,授予高官,是为了庆历新政在福建的全面落实。所以,我们又要把那时福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的变化和蔡襄的实干精神联系起来。蔡襄任转运使时认真落实新政,使福建面貌焕然一新,后又回到京城任职。
    据《重刊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一记载,到福建任职以后,蔡襄向宋仁宗递上《奏复五塘剳子》,解决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文章说,“莆田县有陂塘五所,胜寿、西冲、泰和、屯前、东塘,自来积水灌注塘下沿海咸地一千馀顷为田,约八千余家耕种为业。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有百姓陈清等陈状,于萩芦陂开渠引水,灌注塘下民田,却决去五所陂塘,以地为田,官司妨碍,不与检给。天圣(1023-1031)年中,陈潭知军日,其陈清却与官户形势计会,同共请上件塘内地土,州县徇私曲理,先次给却屯前、泰和、东塘陂塘三所,去水为田,旧日仰塘水灌注之地尽皆焦旱。百姓争讼,州县一向抑迫不与申理。至李余庆知军日,陈清又请胜寿、西冲二塘为田,其时不与检给。宝元(1038-1040)年中汪随政内徇私顺情,一向检给,科率产钱供输赋税”。其结果,“自决去五所陂塘以来,沿海咸地止仰天雨,有种无收,州县多是不与放免税赋,是致人户逃移”。
    上面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在庆历新政以前,莆田县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得不到重视,而且连已有的陂塘都遭到破坏。例如胜寿塘,是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建造的,有好几百年经济效益,但是到宋初时却被废之为田。州县面对民生熟视无睹,麻木不仁,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结果导致许多人家背乡离井,逃移他乡。直至庆历三年秋旱,官府才“放产税例及九分”。
    有比较才能鉴别。蔡襄说:“窃缘旧作陂塘,灌田一千余顷,济活八千余家。及决塘为田以来,收得塘内田一百余顷,丰赡官势户三十余家,又年年雨水不充,放却赋税至多。”在这里,8000多户和30多户,孰轻孰重,也就清楚了。所以,通过比较之后,他说:“若以民间利害,即贫困却八千余家,止丰赡得官户三十余家;若以官中租赋,即每年蠲放千顷租赋,只得百顷租赋,其为利害公私灼然。”从中可以看出,过去那些父母官就没有认真算好这笔账:这样做,无论是平民百姓收入,还是政府财政收入,都是一大损失,所以,他们是糊涂官,做成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弘治志卷之五十三说:“祥符中,民陈清等侵占为田。庆历中,蔡襄尝奏复五塘。”这是一件大事,为福建各地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带了个好头。
    其次是《奏乞减放泉州、漳州、兴化军人户身丁米札子》,蔡襄说:“伏惟祖宗恢复天下,大去无名之敛,然诸州身丁,尚犹输纳。真宗皇帝哀怜百姓困穷之弊,祥符中(1008-1016年)特降御札,除两浙、福建等六路身丁钱四十五万贯。漳泉三州,亦是丁钱折变作米,无人论奏,因依科纳,遂至先朝大惠不及三郡。三郡之人引领北望,迄今又四十年矣。”四十年间,三郡人希望减免人头税,但是却没有人替他们办事,连续几任转运使都不称职,即使“皇恩浩荡”也没有用处。
    所以,蔡襄进之说:“臣闻圣人以生为德,以孝为本。今陛下之民至有父母不肯养子,不亦累于生生之德乎?先朝所行之事,有所未尽,陛下推而行之,可谓至孝矣。伏望陛下进成先帝之仁,下恤远民之苦,蠲放三州军丁米,只令依建州例纳,岁纳口钱。”在这里字里行间,洋溢着蔡襄的爱民亲民思想,显示了这位新型的民主斗士办事雷厉风行的政治特色。就这么一请求,三郡人头税减免了一半。
    蔡襄“开古塘灌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那是他带头落实庆历新政的具体表现。在蔡襄的带动下,福建政府官员重视兴修水利、为民办实事的新的风气掀起了。庆历新政以后,“厚农桑”成了许多人的共识,讲究农田利害,兴修水利,大兴农利,成为了官民的共同行动。例如宋仁宗嘉佑中(1056-1063年)兴化知军刘谔创建太平陂也说明了这一点。
    而且从此官风有了改善,据《游洋志》卷之三记载,宋仁宗在位期间(1023-1063),兴化县先后有两位受到人民群众好评的知县。许世昌,庆历六年(1046)来宰斯邑。爱民如子。其有笞杖之刑,亦只示辱而已。且清白自持,但饮邑中一水,馀无所取。百姓比于召信臣。
    张彦博,嘉佑二年(1057)宰斯邑。有雷厉风行之风,有宽厚待人之量。老百姓一旦犯法,不用审问,不用动刑具,囚犯的罪行就会一清二楚;老百姓也无不佩服他办事效率高。所以,县令梅泽在堂壁上题词:“由太平以至元丰,历百馀年,临是邦者惟闻许公世昌、张公彦博仅称贤令焉。”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兴化置县;到了宋神宗元丰时(1078-1085)恰恰经历百馀年。
    其三,庆历新政以后福建教育名列全国先进行列,这与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开好头息息相关。朱维干在总结麻沙出版业的文化背景时说:“政治上兼收并蓄,是仁宗时才有,南北的畛域解除了。于是,‘七闽、二浙与江之西东,冠带诗书,翕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福建史稿》上册247页)在这里,宋仁宗的政治特色总结出来了,但是语焉不详。要是能说得具体些,变化原因很有可能那时也就找出来了。
    2012年6月5日笔者在《莆田晚报》发表了《庆历新政和兴化军三县教育的变化》,拙作说:“首先,得中进士者数量增加了。据《重刊兴化府志》即弘治志卷十六宋进士科记载,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开科取士始,至庆历二年(1042年)82年,兴化军得中进士93人,其中,莆田县63人,仙游县24人,兴化县6人。从庆历六年(1046年)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仅仅24年,兴化军得中进士就达到94人,其中莆田县67人,仙游县23人,兴化县4人。以后,那是越来越多了。”兴化军是如此的,全省各地也是如此的,因为庆历新政的抑侥幸、精贡举政策在起决定性作用。否则,哪会有什么变化?!那么,谁在抓政策的落实?很显然和蔡襄任福建转运使息息相关。这是因为只有落实了,才能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蔡襄不论在京城,还是在地方任职,都是政府官员的好榜样。蔡襄在京城当小官时,关心的是国家头等大事。宋仁宗做错事,是非颠倒,蔡襄当即写《四贤一不肖》予以纠正,还引起了京城知识界、出版家的共鸣,大量发行,广为宣传。后来,蔡襄不仅没有被问罪,而且还被宣入宫知谏院。这说明不打不相识,赢得了宋仁宗的信任。到了后来有了名气,他仍是个实干家,而且还能上能下,在任福建路转运使时,认真落实庆历新政,为福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所以蔡襄称得上是宋仁宗时新型的民主斗士。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