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书雅韵
——真泉其人其书
【发布日期:2013-05-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柯少峰】
初夏清晨,一缕阳光斜射阳台,我常在这时候独自品茗。玻璃茶几下真泉兄送的那盆吊兰,叶腋中抽生出的枝条,悄悄地在伸长。元代谢宗有一首《咏吊兰》写道:“江浦烟丛困草莱,灵根从此谢栽培……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吊兰本无香,因作者读至《离骚》中的兴处,似乎闻到了吊兰的幽香。生物百科中介绍:吊兰,适应性强,较耐旱,其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形似展翅跳跃的仙鹤。故吊兰古有折鹤兰之称。 我理解真泉兄的寓意。相知十载,从组织“壶兰墨韵·书友雅集”,到创立“闲云邨”书社;从创建中国书法传播网,到举办莆田市首届硬笔书法巡回展,无不留下我们并肩奔走的足迹。可是,真正到下笔写真泉时,却发现他既熟悉又有些“神秘”,有时还让人琢磨不透。我努力在想他到底“神秘”在哪些地方?是辞职举家赴西域?是携妻儿瓷都学陶艺?还是助“佛协”莆阳探古刹?此间种种感受恐怕只有真泉自己方能体会。 古人对人品的要求甚于书品,清傅山《论书》:“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宋·黄庭坚《山谷文集》:“余尝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唐·张怀瓘《书议》:“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而真泉兄则奉行“以忠为人谋,以信交朋友”的为人准则。《诗经·卫风》云:“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小养成读书习惯使他在学养和见识方面逐渐成熟,其艺术评论文章和散文也具有一定的哲学思想,深远寓意。“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真泉向往此言之境,与之相处之人,无论老幼,其和谐谦逊之风常受人赞赏和钦佩。我虽年长于真泉,然在书艺道路上可谓亦师亦友,多年来相互切磋交流,受益匪浅。当然他对待其他书友也是如此。 欣赏真泉书作,犹如“瞻彼淇奥,菉竹猗猗”,仿佛走进陶渊明诗中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意境,又像听得“钢琴诗人”肖邦的《e小调圆舞曲》,那娓娓起伏的三拍子节奏,让人有翩翩起舞之感。观其作品,一阵“书卷气”扑面而来。白鹤在他的《中国书法艺术学》中谈到:“书卷气是文人书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审美范畴。所强调是作品的内在意蕴、品格和境界,以及物我之间那种生命的‘隐喻’。”此种气息与真泉长期浸淫于汉、魏、晋、唐等法帖息息相关,其书法起于汉隶,小楷入于写经,行书早涉《圣教序》,后对“二王”以及鲁公等晋唐书家手札用工尤深,可谓“池水尽墨”。观其用笔,轻重、牵丝、藏露、浓淡与之结体的倚侧、分割、布白、避让等结合自然巧妙,符合孙过庭《书谱》中的“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之书写要求。每赏其新作,都有一种似曾相识,又有耳目一新之感。《论语·雍也》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真泉的书法作品中我看到“文”和“质”的融入,并且不断在升华。 真泉的行书风格,我个人认为用“典雅”一词来形容较为恰当。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是这样阐述典雅风格:“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阳,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从“典雅”二字的字面意义上看,“典”含有典范、法则之意,“雅”则有高尚、美好、雅度、雅量之境,二者相结合,“法”是前提,后乃追“雅”。写到此时,我隐隐能体会对到真泉其“神秘”经历的诠释:之所以形成此风格,或许与真泉早年“体埏埴之罔穷,悟空灵之奥赜”不无关系。真泉兄以为如何? 吊兰无香,真水亦无香,我又呷了一口茶,奇怪,为何有点“甜”?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