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没有高尚信仰就没有希望
【发布日期:2013-06-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一个人没有高尚信仰,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一个学校没有高尚信仰,这个学校就没有希望;一个民族没有高尚信仰,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国家没有高尚信仰,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一句话,高尚信仰对于个人、学校、民族、国家就是这样重要。
    宋初国家就曾经因为缺乏高尚信仰,被困于冗官冗费之中。清代历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25的《宋冗官冗费》中说:“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这就是说,宋冗官冗费由来已久,绝不是宋仁宗做皇帝以后才有的,而是日积月累,到宋真宗时,冗官就为数众多,难以统计。
    而且宋真宗本人还特别喜欢封官许愿,“制作”冗官。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在奏章中一针见血指出:“自真宗皇帝以太平之乐与臣下共庆,恩意渐广。大两省至知杂御史以上,每遇南郊并圣节,各奏一子充京官;少卿、监奏一子充试衔;其正郎、带职员外郎并诸路提点刑狱以上差遣者,每遇南郊奏一子斋郎。其大两省等官既奏得子充京官,优于庶僚,复更每岁奏荐,积成冗官。假有任学士以上官经二十年者,则一家兄弟子孙出京官二十人,仍接次升朝,此滥进之极也。”宋真宗所以那么喜欢封官许愿,是因为他认为那样做,皇恩浩荡,可以加强政权和巩固政权,却不知自己走的是用人唯亲路线。这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范仲淹在奏章中提出“抑侥幸”,即不要搞封官许愿,纠正治理天下中侥幸取胜的念头。
    宋初冗官的来源还和开科取士要求偏宽息息相关,进士科仅仅考试诗赋,明经仅仅考试背诵默写经典词句能力。由于进入门槛太低,要求不严格,所以名不副实,不会办事的人多。这样做,既是误人子弟,又是祸国殃民。
    为了国家繁荣昌盛,宋仁宗时君臣民到处找出路。《大学》和《中庸》原为《礼记》的两篇。在宋代,宋仁宗首创启用《大学》和《中庸》篇。 据本市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之十六《宋进士科》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拱辰榜之后夹注:“是年赐《大学》篇,自后与《中庸》间赐。”这个记载告诉我们,在席卷全国的庆历新政(1043-1045年)以前,还有一个教材改革,宋仁宗把我国古代哲学名篇《大学》和《中庸》作为君臣民学习的教材。有了这个改革,才有后一个改革即庆历新政。
    据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之三十九《蔡襄传》记载,蔡襄刚好是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1036年,“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不言仲淹之非辜,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1043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这一记载说明,1030年开始的教材改革,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就见效了。范仲淹虽然受打击,一时离开了京城,去地方任职,但是志同道合者却勇敢地站出来,坚持斗争,甚至于还引起了出版家的鼎力相助,让襄诗大量印刷,广为传播。“得厚利”,说明襄诗写得好,读者众多,许多人向四贤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和民族的命运。到了后来,还引起了中央政府机构的改革,欧阳修等受到重用。1043年九月,范仲淹出任宰相,提出十大政,主持庆历新政。这实在是史无前例的奇迹。所以,宋仁宗启用《大学》和《中庸》,翻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亲民成为新课题。从此,沉睡千年的古代文化逐步得到开发,成为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建设不可缺少的法宝,范仲淹是这样,王安石是这样,许许多多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等也是这样。
    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秋季,南方科技大学启用《大学》篇,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1030年至2012年,相隔988年。宋仁宗首创启用《大学》篇,是为了兴国;南科大首创启用《大学》篇,是为了兴学。刚好近年来笔者在学习庆历新政等历史,所以,笔者当仁不让,曾经作文,为南科大教材改革拍手称快,说他们“迈出了教材改革勇敢的一步”,而且还认为这是新世纪的挑战,一旦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都亲民了,那就会成为世界上至善至美的名牌大学!
    有比较,才能鉴别。亲民爱民是一种信仰,坑民害民也是一种信仰;生财有道是一种信仰,财迷心窍也是一种信仰。1840年,英国政府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财迷心窍是也!在近代史上,就因为他们财迷心窍,所以,英国侵略中国的步伐是步步升级的。英国对中国是这样,对世界各国也是这样,实行强权政治,和它的同伙在亚非拉各地争夺殖民地。后来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洒向人间都是怨”。
    所以,一个人没有高尚信仰,这个人就没有希望;一个学校没有高尚信仰,这个学校就没有希望;一个民族没有高尚信仰,这个民族就没有希望;一个国家没有高尚信仰,这个国家就没有希望。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