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到作家
——莆籍作家高珍华自学成材之
【发布日期:2013-06-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西风】
龙年伊始,老朋友高珍华匆匆忙忙来到我家,送来了泉州归侨作家唐涛甫先生赠送的一笔慰问金。老高拍拍我的肩膀,关切地说“你刚刚手术出院,要多注意休息,多增加营养!我很忙,要赶紧回去!”说罢,高珍华就马不停蹄的跨出了房间。望着老高熟悉又亲切的身影,我跟他多年交往的点点滴滴,电影般一一清晰地浮现在脑海…… 在漫漫的人生旅程上,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真心朋友,他们是我生命中温暖的阳光,他们是我生命中清澈的月光。因了他们热心的陪伴与鼓励,我人生的旅途才不会寂寞,我才会在挫折和失败面前,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理想的风帆。老高就是这些真心朋友之一。 老高姓高名珍华,出生在“海上女神”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农民被破格转干,走到专业作家的位置,原任福建省三明市文学艺术院院长、《三明文艺》副主编;现任三明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三明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他热爱文学,创作勤奋,自从1985年步入文学创作之路以来,至今已在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首);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旅游文集等6部,计有400多万字文学作品发表。他擅长散文与报告文学创作,但也写诗和小说及文学评论。他的旅游散文很有特色,往往能够把读者带进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境地,获得心灵的感悟。“画面上流瀑激石,泼墨浓黛,绿意恣肆;峰峦间山岚缥缈,雄奇壮观……听着小提琴般的流泉叮当、大贝司似的林涛呼啸……令人心旷神怡。”(《人·自然·佛光》)“亿万年前的一次火山喷发,直冲云霄的巨大岩浆在高空散开,天女散花般抛落下来,堆积着,经世纪之风岁月之雨的侵蚀和造物主的巧手雕琢……山崖陡峭,奇石遍布,林木葱茏,流水淙淙。顶天立地的百丈崖如刀劈斧削,任千秋万载风暴洗礼而巍然耸峙……”(《瑞云赋》)山的伟岸、雄奇,以及他对大山的发自内心的礼赞,似乎让人触摸得到,感知得到。正如原福建省文联主席许怀中先生在他的散文集《山海恋情》序中所说的那样:“他的作品追求清新自然的韵味,有如一支支田园牧歌,但又充满了生活气息。‘波光潋滟的木兰溪呵,你从 合的青山中踏浪而来……龙眼树和荔枝林浓黛盈盈,浓重了你黯蓝的流韵;温馨的花潮横袭,波浪轻拍垂柳,偶尔有一两声夜莺婉转,啼破长堤春梦。’(《故园三章》)‘泊满风帆的港湾,涌挤着渔家的希望,待那黎明的第一缕彩带,牵引万帆竞发,去探索深沉的大海。’(《故乡的大海》)这些词句文笔清丽,意境深远,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图。” 作家林荣发先生评价高珍华的散文时这样论述道:他在这些作品中,倾注着他爱山,爱水,爱天下万物的博大心襟。他“穿行在绿浪无边的森林中,感受着万亩生态林保护区的漫天绿韵,领略着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时,“心中有一种深深的感激。”感激什么呢?他想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密不可分,这是当今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初探妙元山》)他夜宿九峰山,目睹“东方天际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穿行于云波雾浪之中”时,感觉是“远空,素洁的情深是红日奋发的底蕴;近岭,淡泊的意境是红日坦荡的心绪。”从内心,大声疾呼:“光明,莅临大地了!”(《九峰山情思》)可以说,珍华对山水的钟情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更难能可贵的是,老高的文学功底深厚,出手奇快,在三明有报告文学“快枪手”之称。他参与了大型报告文学丛书《创业风采》12部、220万字,《三明文化大观》丛书8部、140万字,《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福建三明市卷》和三明市各县(市、区)分卷40部、1400万字的采编工作,经他采访过的企事业单位不下500家。一般情况下,被采访单位领导都不太善于表述创业过程,只会找一大摞工作总结和报刊介绍文章,再简要地叙述一些企业发展远景什么的,要将这些枯燥的文字转化成较有可读性的优美文章,就需要作者运用深厚的文学功底进行剪栽、布局、修饰。老高对此可说是行家里手,他在采访时就边记录边在胸中打腹稿,采访结束后,一般经过一个晚上或一天的写作,文章基本写好了,所以在作家队伍里有“快枪手”的称号。而他的报告文学往往以磅礴大气著称,收入报告文学、散文集《再一轮繁荣》一书中的压卷之作《那一片神奇的土地》,发表在《福建日报·武夷山下》副刊的《与龙共舞》,收入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与省作家协会合编的几部大型报告文学集中的《笑看藤花满山艳》《这里,有一条巨龙呼风唤雨》《学海扬帆有后人》《一曲化腐朽为神奇的赞歌》等报告文学,都是将文学的触须伸入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去探寻改革之路的风雨激浪和改革者拼搏奋斗所凝聚的人生彩虹,让人可以触摸到时代的脉动,倾听到人物心灵的呼唤,感悟到一种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行的正能量悄然在我们身边兴起、聚集,形成强大的社会推进剂,为构建和谐社会,美丽中国而作贡献,使人为之感奋,为之振醒。 辛勤的耕耘换取了丰硕的成果,美丽的桂冠像霞彩般辉耀着他的人生,长篇儿童文学《远山的呼唤》、散文集《山海恋情》分别获三明市第二届、第三届百花文艺奖;同时获2000年、2005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第二届“龙文化金奖”;被省人事厅、省文联授予“1999-2000年度福建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8年被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影响力人物杂志社、亚太经济时报社、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等授予“中国骄傲·第六届中国时代卓越作家”殊荣。他参与编校的有史以来莆仙方言第一部词典——百万字的《莆仙方言词典》,填补了地域文化的一项空白,得到方家与教育界的高度评价。他还担任《三明作家文丛》的执行副主编,该丛书已经出版了5套30多部文学作品,向社会各界推出并宣扬了三明作家的实力与风采,为三明作家走出福建,走向全国做出积极的努力。 说老高有传奇色彩并非过誉,他是全省文学界5位以“有突出贡献人才”破格从农民转为国家干部的人物之一,同时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散文诗学会接纳为会员、还被选为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三明市第三、四届文联委员。一位农民,从1985年步入文学之路到1993年转国家干部,仅用了短短的8年时间,他以煌煌百万字文学作品的发表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蜕变,让人惊叹让人羡慕。 然而,老高并没有因为头顶的光环而沾沾自喜,他依然那样辛勤耕耘于文学园地,“为人作嫁”编辑着作家们的文章和书籍,时不时在各种报刊也能见到他的散文。其实老高并不老,一来因为他年长了我几岁,二来这是我们东北人对朋友一种独特的尊称,于是我就一路老高老高的这么顺口叫了下来。老高现在可谓家庭和乐幸福,儿子取得英国某大学的博士学位,女儿在漳州师范学院工作并功读外语系研究生。但作为他的朋友,老高辉煌的今天和苦涩的昨天,同样令我感慨不已,思绪万千。我是说苦尽甘来的老高,他之所以能有现在这样令人艳羡的成就,一是取决于他的为人,二是取决于他的生活态度。纵观老高走过的坎坎坷坷之路,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地成功,一个人的品行和信念,对于他心灵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结识老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那时我还在边城乌鲁木齐,还是一个狂热的血气方刚的文学青年。突然有一日,我收到了一份寄自福建三明的《东方诗报》,我如获至宝,大喜过望,我将这张4开精美的诗报读了一遍又一遍。应该说我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两地分居的妻子就在三明,且我已经有了调往山城的打算,在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里,结交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正是我非常渴望的。 1991年夏天,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山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爱人和年幼女儿身边。由于共同的志趣爱好和工作上的联系,我跟老高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我对老高一家有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馨体验。在我总体印象中,老高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是那样忘我。《东方诗报》就是他出资办的一份报纸,还自费编辑出版《东方诗丛》10部,为中国的诗歌鼓与呼。他组织了两次全国性大型诗歌笔会——庐山诗会和威海笔会,有全国十几个省的200多名诗人参加。他不仅善于组织各种文学活动,如“乡野之美”采风、“首届闽江源诗会”等,都是一呼百应,调动了作家、记者队伍数百人参与,为三明市的文学事业发展尽心尽力,而且自己也每日笔耕不辍。即使是夏天的夜晚,依然不像其他人摇着芭蕉扇去散步乘凉。我记得到了暑热难耐的夏夜,老高把电灯拉到楼顶上,在上面置放桌椅,然后不顾蚊虫的叮咬,赤膊上阵奋笔描绘他的文学梦想了。一部13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绿色的山韵》就是这样在一个多月的半夜时分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那份艰辛那份执着让人敬佩。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走多远,一个人能站得多高,那绝非命中注定的,而是和辛勤的汗水和忘我的耕耘成正比的。老高能拥有辉煌的今天,那是他苦心拼来挣来的,是冥冥上苍对一个心怀大志的好人,一种慷慨的恩赐或回报。 调到三明的第二年秋天,我不幸意外摔成重伤,住进了市第一医院抢救。因为我不是工伤,单位一时无法解决住院费用,我年轻重残的生命,随时有被死神夺走的危险!在这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老高挺身而出,忙着写倡议书,忙着四处为我募捐,忙着写关于我不幸摔伤、生命岌岌可危的报道,甚至进入《内参》,惊动了市委领导。我想我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是因为有了古道热肠的老高这样侠肝义胆的朋友。当我以残损的瘫痪的虚弱的身体离开医院,是老高夫妇把我接到他们家中长住了将近半载。在这里,我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体验,除了老高爱人陈大姐细心照料我的生活外,忙里偷闲的老高总是嘘寒问暖,并找民间医生给我疗治。有一件事情我永远无法忘怀,那时候老高还没有转正,他们一家的开销,全靠老高每个月160元工资,其家境的贫寒和捉襟见肘可想而知。但正是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一家想方设法给我这个病号补充营养。我羸弱的身体得以恢复,我躁动受伤的心灵得以平静下来。 这就是我的朋友老高,这就是农民作家老高,这就是快乐和幸福的三明一家人。 老高在文学之路上奋勇攀登的足迹,给予我们许多启迪,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愿老高在今后的文学之路上,勇攀更高的艺术山峰,夺取更加辉煌的成果!
高珍华简介: 高珍华,出生在福建莆田,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从农民被破格转干,走到专业作家的位置,原任福建省三明市文学艺术院院长、《三明文艺》副主编;现任三明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三明市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等职。他热爱文学,创作勤奋,自从1985年步入文学创作之路以来,至今已在全国4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首);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报告文学集、旅游文集等6部,计有400多万字文学作品发表。长篇儿童文学《远山的呼唤》、散文集《山海恋情》分别获三明市第二届、第三届百花文艺奖;同时获2000年、2005年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第二届“龙文化金奖”;被省人事厅、省文联授予“1999-2000年度福建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