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十年间,正好遇到文革。其间书籍相当匮乏,没书可读!高中语文老师看我们天天虚度年华,教了一招,叫大家有空就多读八个榜样戏的剧本,他认为这些剧本写的好。那时年轻,区区八个剧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把它全部背诵。现在年纪已超过50了,唐诗宋词没能背几首,但八个榜样戏的剧本,还能朗上几句。豆蔻年华,求知的愿望相当强烈,可就是没书读,与现在相比真是不堪回首。 人没书读也是一件痛苦的事。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生活在小城镇的堂姐,从学校“地下”借来一本叫做《归来》的手抄本小说带回乡下,我们是爱不释手,那时又是情窦初开,这本小说又是围绕苏冠兰、叶玉菡、丁洁琼三位主人公爱情波折进行描述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这三位科学家爱国的情怀。读了一遍还真觉得不过瘾,又怕今后还给人家再也看不到如此好的书,因此决定把它抄下来。于是,我与一位孩童时代的伙伴,日夜奋战,挑灯耕耘,速决速战,没几天功夫硬是把它一字不漏雨地抄了下来。因太专注,两人的中指因整天握笔都凹下来,一天里不知钢笔管吸了多少次的墨水,一人累了一人马上接上去,深怕还没抄完书就被堂姐讨走。在抄的过程中,我们又急匆匆再读了一遍。后来,我请爷爷在手抄本首页上用毛笔写了书名《归来》两个字。 在那书籍少的可怜的年代,有这么一本手抄小说,何况是讲爱情的,别说有多“畅销”,来借的人不少。抄完后笔记本还是新的,因看的人多,不久有的纸张就出现脱落,有的页面角卷了起来。庆幸的是,由于十分看重这本“书”,加上里面有自己手抄的劳动成果,现在我还较完整地把它保护起来,并成为后来教育孩子成才的活教材。 春夏秋冬。转眼间,文革结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新华书店里开始出售小说等书籍了。书籍的春天到来了。听说书店有卖《第二次握手》(即我们所抄的《归来》),我急不可待,从母亲身上掏走了钱,花了0.84元,把这本书买下来。至今书的第二页上还能清晰地看到“某某某,1981年2月17日于梧塘”几个购买书籍的时间和地点之“墨宝”。 也许是《归来》这本书所起的励志作用,虽然自己书读的不多,文革后恢复高考,终于也使我勉强挤进了一所专科学校。当女儿能看小说时,我分别把自己手抄的《归来》和后来买的《第二次握手》给她读,或许是这两本书起的激励作用,不是很爱读书的女儿终于也成为一名教师。 岁月蹉跎,几十年过去了,书的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现在处处都是书籍,且信息来源相当丰富。然而时至今日,我还很感念手抄本《归来》和后来正式出版的《第二次握手》,是它把我引上正确的道路,我会永远把这两本书收藏起来,看作比黄金还要贵重的“家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