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文如其人”新解
【发布日期:2014-01-1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劲松】
    “文如其人”出自苏轼《答张文潜书》:“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人。”在这里,苏轼介绍了自己对子由为人及其文章的认识。用今天的话说,文章水平高低是作者自身修养的客观反映。
    唐宋八大家,韩愈第一位,但是他却有修养不到的地方。《四书集注》的《孟子序说》说:“韩子曰:‘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又曰:‘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其前引言注释说:“程子曰:‘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后引言却说:“程子曰:‘韩子论孟子,甚善,非见得《孟子》意,亦道不到。其论荀、扬则非也。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
    韩愈和宋代理学家祖师爷都认为,孟子之死是尧舜禹之道失传的分界线。但是,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中却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他认为,尧舜禹之道传到孔夫子之后又代代相传,不是传到了孟子就呜呼哀哉了,而是传了十余世,到了司马迁时代还在传。
    有比较才能鉴别。以上二者谁是谁非?韩愈所以错误,原因有二,一是视线太短,要是拉长了点,就会一清二楚:荀子和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陆贾是汉初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魏征是唐初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唐宋八大家,韩子第一名,他所以会出那样的错误,很显然还忘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成就。二是君臣民一起上,视野广阔,尧舜禹之道易于显现。司马迁就是这样,在他那里,“天子王侯”简直成了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尧舜禹之道的带头人!六经皆史,众所周知。但是要掌握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听听孔夫子的声音,好好总结孔夫子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经验。于是,《论语》、《礼记》等学习资料也就应运而生。“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从战国初期开始,天子王侯成了学习孔夫子言论的带头人。汉初,在陆贾的耐心劝谏下,汉高祖刘邦终于转变思想观念,实行休养生息制度,轻徭薄赋,尧舜禹之道又一次在神州大地安家落户。从中可以看出,《史记》理论联系实际,是儒学著作,传播的是尧舜禹之道。所以,人们称它为“信史”,即不说假话信得过的历史著作。
    那么,韩愈的呢?却是理论脱离实际。究其原因,是因为对尧舜禹之道缺乏了解,思想上和尧舜禹之道没有做到“接轨”。所以,文章一拿出来,他的毛病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让世人哭笑不得。所以,苏轼的“文如其人”,称得上是宋代的一大发现:作者自身修养程度通过自己作品一一显示出来,谁也不能幸免。
    韩子是这样,程子也是这样,是因为对尧舜禹之道缺乏了解,思想上和尧舜禹之道没有做到“接轨”。他的毛病还有一个,那就是盲目性大。“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结果盲目“跟风”,错误越来越多。
    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思想上和尧舜禹之道没有做到“接轨”的人,却喜欢“解释”孔夫子言论,焉能不犯错误?这里试举一例。例如,“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孔子的话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短短的一句十二个字,就把古今学者不同的心态和盘托出,十分形象。
    孔子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乐于为人办实事。他创办私学,广招学生,图的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拿自己的学识去“为人”的行列中去。据传,孔子的学生三千,贤人七十二,有着显著成绩。孔子时代是大变革时代,由于变革的需要,创办私学者日益增多,“今之学者为人”成为新的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但是,程子的用心得失观却是“为人不如为己”。《四书集注》说:“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笔锋一转,“为人”变成哗众取宠的了。又说:“程子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愚案,圣贤论学者用心得失之际,其说多矣,然未有如此言之切而要者。于此明辨而日省之,则庶乎其不昧于所从矣。”你说程子的解释荒唐不荒唐?!
    在这里值得指出,在今天,程朱理学仍有一定的市场,朱熹还被有些人称为“宋代孔夫子”,同样是因为人们对尧舜禹之道缺乏了解,思想上和尧舜禹之道还没有做到“接轨”。所以有朝一日,大家一旦都接轨了,那么,那个市场也就不存在了。
    凡此种种说明,“文如其人”是宋代一项重要的发现。它对于激励人们看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来说,无疑有着十分重大意义。表面看起来,看书学习,投身社会实践,是个“笨功夫”,不像吃快餐那么舒服,但是在实际上,却是一次次十分高级的、别人分享不到的精神享受。因此,坚持数年必有好处,自身修养不断提高了,文章越写越好了,对社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了。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