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此中真绝景 能有几人知
——柯潜笔下的辟支岩胜景
【发布日期:2014-01-03】 【来源:】 【阅读:次】【作者:王元凤】
    柯潜(1423—1473),字孟时,号竹岩,莆田灵川柯朱人。明景泰二年(1451),柯潜高中状元,授翰林院编修。柯潜品性高洁,为官清正,为文平妥整洁,为诗冲淡清婉,著有《柯竹岩集》一十八卷传世。柯潜的诗集中有《游囊山寺》五言律诗六首。
    《游囊山寺》诗作于明天顺二年(1458)春,当时柯潜告假省亲在家,囊山幽静美丽的景观,是他久已神往的去处之一。
    囊山位于莆田市江口镇,其形如悬囊,故名。“古囊   ”为莆田廿四景之一。囊山寺位于囊山南麓,创建于唐中和元年(881),唐光启二年(886),闽王王审知为母祈寿,奏请赐额名“囊山慈寿寺”,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民间习惯简称囊山寺。囊山寺自五代至两宋不断增拓,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到了明景泰年间,囊山寺处于鼎盛时期。囊山不仅以古刹著名,而且山上虬松苍郁,岩石嵯峨,摩崖石刻比比皆是,环境清幽而高雅,寺前有“虎溪”,半山有“辟支岩”,山顶有“天元岩”等名胜。
    由于篇幅所限,让我们摘取《游囊云寺》六首诗中的第四、第五两首,一起来领略一下辟支胜景吧!
    《游囊山寺》中的第四首诗写道:“破晓携余兴,搴梦上辟支。云边孤鸟没,天外数峰奇。拂石题新句,磨苔看旧碑。此中真绝景,能有几人知。”诗人邀了几位知音好友一起赴囊山寺游览,当夜就住在寺里。第二天天刚拂晓,诗人就带着未尽的游兴和诗兴,撩起昨夜美好的梦境,向辟支岩进发。一个“携”字,一个“搴”字,可以看出,为了领略辟支岩的胜景,诗人的心情是何等的兴奋啊!昨夜,他一定没睡上一个好觉,梦中还在想象着辟支岩上那美丽的风光,以至于天刚破晓,就迫不及待地喊醒同游的几位好友,一起向辟支岩进发。在本诗的颔联和颈联里,诗人将攀登过程中的所见和所为用极其工整的对仗诗句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你看:那只离群的孤鸟,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白云深处;那头顶上的数座山峰,白云缭绕,仿佛刚从天外飞来一般,那山峰是多么的奇伟,多么的险峻呀!在观赏飞鸟和奇峰的同时,诗人并没有闲着。作为一位新科状元,怎能跟一般的游客一样呢?在攀登辟支岩途中题写诗句与观看碑文自然是免不了的,也是与他的身份相符的,而且看到辟支岩上的险峻的山峰,置身在这幽美的环境之中,也不能不让诗人的诗兴大发起来,此情此景,能不吟上几句?于是,诗人找了一块平展的大青石,拂扫掉青石上的尘土,尽情地题写着他最新吟咏的诗句。那些旧石碑上到底写了些怎样的碑文?那可是先贤先哲们光辉思想的体现!于是,诗人又怀着浓厚的兴趣,辛勤地抹去那些旧石碑上的青苔,细辨并欣赏着先人们留下的碑文。在本诗的尾联,诗人赞叹道:“此中真绝景,能有几人知?”辟支岩这里的景观真是太美了,妙不可言,然而,倘若不是身临其境,又能有多少人知晓呢?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游囊山寺》诗中的第五首:“攀云凌绝顶,一望海天空。野色断桥外,鸟声高树中。烟凝芳草碧,苔衬落花红。万虑都消却,长歌送暮鸿。”诗人不畏旅途的辛苦,穿云破雾向辟支岩的最高峰攀登。在最高峰上,诗人放眼望去,海天一色,碧空如洗。在本诗的颔联和颈联里,诗人绘声绘色地将他的所见所闻用优美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在千顷碧野上,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断桥,而这座断桥并未让人感到煞风景,而恰恰增添了几分诗意。那几棵高高的树林中,传来了一阵阵让人心旷神怡的鸟鸣声。在那片芳草之上,笼罩着淡淡的轻烟,显得更加碧绿可人;那青翠的苔藓,把掉落在地上的花瓣映衬得更加鲜红。多美的一幅田园风光图呀!置身在这绝妙的美景之中,诗人觉得萦绕在心中的所有令人不愉快的事情都烟消云散了。诗人不禁放声歌唱起来,这歌声仿佛是专为欢送那群暮归的鸿雁。
    辟支岩,既是一处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又是一处具有丰富人文景观的胜地,确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