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英《东坡笠屐图》赏析
【发布日期:2014-02-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赵鲜明】
这幅被香港一位著名商人收藏的《东坡笠屐图》,系中国古典人物画大师李耕的高足孙仁英先生所作。画面兼工带写,淡墨烘染、浅绛设色。画中的苏东坡广颊丰颐,长髯飘逸,斗笠屐履,神态潇洒,信步独行于郊野,背景融入了古树、顽石、曲径等形象,使整幅作品显得庄重古朴,典雅动人。诚如苏诗“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画家在作品中将北宋大文豪苏轼东坡居士寄情傲物的不羁情怀大致地呈现出来,令人不禁缅怀东坡居士“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倜傥风流。 《东坡笠屐图》因为出色地概括了苏东坡豪放、浪漫的精神状貌和旷达、真率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古代的文人形象。为此,深受人们的赞赏和喜爱。许多评论家认为,《东坡笠屐图》是一件无愧于李耕画派中冠绝当世的珍品之一。它以鲜明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给某些急功近利、祟尚形似而自已为是李派作品的混混者以有力的冲击和教化,也使一般画家开阔了眼界,为促进李耕画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典范。 孙仁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福建省政协书画室成员,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名誉所长,高级美术师。他少年天资聪慧,酷爱国画。师从李耕大师并调入仙游李耕国画研究所后,长期致力于李派艺术学习与探索,擅长李派人物、山水、花鸟,尤以其中年以后创作的众多系列、别具一格的李派古典人物画巨作为最,可谓“无一不工,精妙入微”。从50年代始,孙仁英的作品即常见于海内外诸杂志、报端或高级厅、馆,并经常入选各类大型画展或赛事。1973年作品《不夜的山村》,入选全国第五届美展,并在华东五省巡回展览和《福建日报》上发表;1990年孙仁英应福建省政协和厦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之邀,在厦门举办大型画展,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叶飞,亲临现场观展,并为之题写“孙仁英古典人物画展”大字横幅,展后100多幅作品又辗转海外重展拍卖,收入1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厦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福建美术出版社为之出版了首部《孙仁英中国古典人物画》画册,著名画家李硕卿为其作序,并对作品逐一作高度的评价;1996年孙仁英应全国政协、国家文史馆、福建省政协和美协之邀,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孙仁英——李派古典人物画展”,之后,又在全国进行巡回展览。经上海时,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刘海粟看了《六子戏佛》作品时,不禁笑道:“很不错,如来抱孩,似抱又没抱,妙极了。”当时,孙仁英惊喜地说:“大师如喜欢就留下吧。”刘海粟高兴地说:“好!那我也送你几个字。”说完便当场挥毫写下“一笔传精神”5个大字回赠孙仁英;2003年作品《竹林七资》(8尺),被国家永久性收藏,并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2005年《桔颂》、《夸你逐日》、《颜真卿》等16幅古典人物画作品,入选文化部编辑出版的“当代中华文化名家专题邮票”,并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邮票博物馆收藏。 《东坡笠屐图》充分显示了画家熟稔的艺术才华。这件作品构图简括,形象突出,以舒宽寂静的调子引人入胜。画面通过古树野草、顽石曲径的简明大写,以及空白天地晦明有度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凉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有效地渲染了苏东坡在流放期间习常独行的环境,起到了布境以言情的作用。然而,画家着力之处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画中的苏东坡昂首遥视,神态淡定,通过面部的描绘,使人物内心世界“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虚伪世俗所拘”溢于容表。画家在顾及脸部表情的同时,主要是从整体入手,显现人物的性格。如以轮廓清晰、浓淡相间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以一手柱杖进而加强了苏东坡飘然远行的气氛,使苏东坡高尚、超逸、豪迈、乐天的神态和轩昂气宇,跃然画面,达到了貌其形似,得其神韵的艺术效果。人们皆知,苏东坡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的历史人物,他的性格和作品在我国文学史、艺术史和思想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他又有着四次被流放的悲剧身世。要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上塑造这样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若功力不深,是很容易漫画化的。然而,在孙仁英笔下,苏东坡的形象却被刻划得如此神韵毕肖,魅力无穷,确实难能可贵。此外,这件作品在技法上采用人物以线条勾描为主、背景以大写为辅的半工写手法,笔势苍老润洁,稚朴风趣,勾勒简练畅率,刚柔相济,尤其是衣纹线条颇有金石味,“森森然如折铁纹”,古拙且粗犷。这种画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趋明晰、生动,并使画幅极具装饰性的形式美,这都显露了中年的孙仁英,作画有变化多姿、削繁求简之妙的才华,以及奇拙恣肆的李派画风。
|
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
巅峰对决 “智造”未来
全省首个离网型海岛微电网项目在莆投运 孤岛渔村用上了“绿色电”
莆田市消防救援支队 “硬核练兵”备战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