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之道在儒家思想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孔子孟子对交友之道均有提及之。现代人认为交友是属于利益链的关系,也许是交友的出发点与目的不同,对儒家的交友之道多有非议,认为按儒家的交友准则来交友是交不到朋友。既然在此要论孔孟家风之一——交友之道,现代人的交友观就不足以论及,唯论能体现孔孟家风的交友之道。 《中庸》有言:“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达道就是天下人所共由之路,即人人在社会中都处于五大伦理关系中,道就是存于这五大伦理关系之中,如何达道当与达德同论。五大伦理关系在《尚书》中曰五典,孟子所谓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朋友之交属五大达道的内容之一,儒家先圣先贤自然不会避而不言。 儒家的交友之道目的何在呢?俗话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依此言而论,非君子之交的交友自然是以利而相交,以利而相交,利存则友存,利亡则友亡,此等而交之友自非儒家的交友之道,儒家的交友是君子之交,而其交的是什么?孟子有言:“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交朋友,是为了道德的修养与切磋,不仗年长,不仗权贵,不仗同胞亲情关系,无所仗,则“是天子而友匹夫也”可也。君子之交唯以文会友,以友辅佐仁德的成就。这样的交友之道还有怎么不能淡如水呢?这样的朋友怎么能不成为忘年之交或金兰之交呢?这样的朋友虽不是亲兄弟却可以胜于亲兄弟。孔子弟子司马牛忧无兄弟,子夏则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大概君子视朋友皆兄弟也。 儒家的交友之道尽是君子之交,即是道义上的朋友,以道义论朋友,不以私情论朋友。这样的朋友自然与现代人所说以酒肉以私情而交的朋友有着天壤之别。以道义而交朋友,才能体会到如孔子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快乐;以道义而交朋友,就要做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且不断反省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以道义而交朋友,就不会“匿怨而友其人”,这样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是君子也当耻之。由孔子所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知道义上的朋友不可无信。 孔子教我们交怎样的朋友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拜师要拜良师,交友要交益友。是真益友,可以在学业(修德进学方面)上互相学习、互相批评、互相促进,所以子游会说:“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会说:“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如真良友之间相互规劝而不行,则只能止规劝,因为“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交益友,还要做到在忠信上“毋友不如己者”,然而也不能弃“不如己者”,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闲不能以寸。”即是商之贤相伊尹所说的“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交益友者,可以“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而且“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即可以“颂其诗,读其书”而友古之人,知其人论其世,是尚友也。《礼记·学记》也多有论及交友以成其学成其道,如“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亲师乐友而安其学信其道,虽师友离而不在身边也能做到笃学信道而不改其心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