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同志是我的前辈,是我敬佩的名副其实的多产作家。他于1993年从部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宣称要践行自己早前立下“补读十年书,补行万里路,补写百万字” 宏愿之惊世骇俗豪言,曾让我汗颜良久而百思不得其解。自2008年认识他后,我已陆续收到他寄赠的《儒学现代化》、《管中窥豹喻古今》、《此情问苍天》、《启蒙与后知后觉》等著作。期间,我先后为之在《湄洲日报》和《莆田晚报》上发表了两篇读评文章也得幸被收入两书的附录中。不久前,我又收到他的新作《浪淘沙去看今朝》。 读了《浪淘沙去看今朝》,再次使我感到莫大的震撼。这位老前辈的勤学博识,对事业的执着奉献,都是极难能可贵的。这本文集,进一步展现了高胡同志“学无所不通,见地尤高明渊粹,刚正而有识”,以及出类拔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内涵与之前部份著作可谓殊途同归,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这位老共产党员的爱国爱民和为国为民的思想光芒。为此,笔者认为,《浪淘沙去看今朝》不是一本单纯的文集,而是用生命的实践和深入探究写成的对古今中外某些学术政见的异同、社会制度的利弊,以及真、善、美、假、丑、恶等现象的认知纪录和宣言,尤其是书中有许多重要而真实的论据或将成为保贵的历史资料。 高胡同志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入伍之前实际上只读过6年私塾。他是在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成长起来的,属于人们一般认为“工农干部”的类型。虽然全国解放后上了大学,但他大多时间是从事医务管理和政府高层领导工作。然而,读他的诗词,读他论题广泛的文章,便不能不佩服他的丰富学识和对人生处世的高奇深眇之见。许多人叹气说没时间读书,其实大多是没有兴趣读书。不少人的悲哀在于把读书视为苦事。由于读书艰苦,读书孤寂,苦难受,寂难忍,便视为畏途。只要有机会不读,便如蒙大赦。好在现代社会,消闲之法正多,不愁时间不好打发。真正愿意读书,有兴趣读书的人,时间总是可以找出来,或者说挤出来的。高胡同志便是一个例证。 从高胡同志的文章,还可以看出来,他做了不少好事。这些好事有同他在职时的工作直接有关的,也有关联较远或者根本不相干的,只是有机会被他碰上了,不管对自己是不是有利,他认为应当做,做了于国家于人民有益,他又认为自己能出上一分力,就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有些人总是叹气自己的人生价值无法实现,空怀好身手,只是机缘不凑巧,遇不着个识货的,无从施展。这样的事当然不是没有,但是叹气又有什么用呢?不如像高胡同志那样,无论做事还是做学问,只要国家、人民需要,遇到了就去做,想到了就去努力。即使做了人们也不知道,只要有益于国家、人民就好,这一天的日子就没有白过。抱着这样的宗旨,就会发现,可学的东西和可做的事实在多得很,没有权和钱也还是可以做。高胡同志离休20来年,每天仍然坚持读书写作8个小时,如今已写出13本具有深邃思想和颇有见地的好书,且仍不消停。他说:“无论是哪一份工作都值得去做好,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轻视任何工作都是对自己的蔑视。”“一个人不可饶恕的错误就是对时间的无知和虚度。”可想而知,象高胡同志那样勤勉好学,努力作为的人,是不会有什么空虚、孤独、无聊这些毛病。 勤勉好学,努力作为。做到这两条,也难也不难。说不难,许多人就做不到。说难,又实在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真正的关键,只在一念之间。事事想自己、图个人利益,许多事就不容易想得开,私心越来越重,腿脚就越来越迈不开。事事想着国家、人民,名利的分量自然就轻了,许多难办的事也总归多少能找到一点办法,难以克服的困难也能够克服。这样活着,应当是愉快的,甚至可以说是其乐无穷。追逐声色犬马之徒是体会不到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发自肺腑,自有感人之力,工拙其余事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