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好个南泉岩
——柯潜《游南泉岩精舍》诗赏析
【发布日期:2014-05-02】 【来源:】 【阅读:次】【作者:】
    昔时,壶公山上的寺院、道观、书院等,可以说是星罗棋布,素有“十八院三十六岩”之称,至今尚有20多处名胜古迹遗存。在这“十八院三十六岩”之中,有一处叫“南泉岩精舍”的地方,就曾经是明朝状元莆田柯山(今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氏柯潜游览并投宿过的地方。
    柯潜于明景泰二年(1451)高中状元,被授予瀚林院编修之职,仕途不甚得志。在京任职十年后,柯潜告假返乡省亲。在省亲期间,柯潜游遍了莆田境内的许多名山秀水,壶公山南泉岩精舍便是其中之一。这位状元公才华横溢,几乎每到一处游览,都要留下一些美丽的诗句。柯潜游览了南泉岩精舍后,写了一首《游南泉岩精舍》的诗。诗曰:
    好山看不了,倦憩白云边。扫榻剪蕉叶,烹茶分涧泉。鸦翻松影碎,鱼跃浪痕圆。相对忘苔处,风清月满天。最爱南泉好,闲来叩竹关。屋头岩溜白,花底雨苔斑。醉吸杯中月,吟看鸟外山。高人不出户,赢得一生闲。
    真是一首好诗!读后令人不忍释卷,韵味无穷!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首诗,一起来领略诗中的意境吧!
    作者劈头第一句就冒出“好山看不了”,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壶公山的确是一座秀丽壮美的风景让人目不暇接的“好山”!正如宋代莆田人陈靖在他的《颂壶公山赋》中所说的:壶公山“千奇万异不可殚而述也”,“仰止高山兮于是乎”。作者紧接着一句是“倦憩白云边”。一个“倦”字,一方面反映出壶公山景观之多之美,让游人们看都看倦了;另一方面让人仿佛看到一位中国古代中年知识分子游览壶公山众多景观后的一副倦态。而“白云边”三个字,极形南泉岩精舍所处位置之高,它引领着读者穿越时间的长廊,想起宋代豪放派著名爱国词人莆田人刘克庄曾经在吟咏壶山时留下那美丽的诗句:“……斫木人多山渐瘦,结庵僧去石谁眠。鸟归半岭衔斜日,樵返疏林起暮烟。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龛长占白云边。”很显然,“白云边”者,乃紧挨着蓝天白云的高山深处之谓也。在这样的地方歇息,该有多么惬意呀!
本诗的第三句至第四句,作者用叙事加抒情的手法,抒写他在南泉岩精舍歇息赏景的情景。一走进这座精舍,作者首先要做的两件事当然是“扫榻”——整理床铺和“烹茶”——烧开水沏茶。这反映出作者当时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状元公和在朝为官的高贵身份而搞特殊化,连“扫榻”和“烹茶”这样的小事都无需他人代劳,而是亲自为之。“扫榻剪蕉叶”,作者在“扫榻”时并没有用现成的扫帚——也许是当时一时找不到现成的扫帚,而就地取材,顺手在门外剪下一片蕉叶权当扫帚。作者“烹茶”用的水也不是水缸里现成的,而是亲自到溪涧里去汲取那清澈甜润的甘泉。从作者亲自“扫榻”和“烹茶”这两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南泉岩精舍的生活条件的简陋和周边环境的质朴,而且反映出作者并不以自己是状元公而高高在上,而是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在处事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降低状元公的身价,而且平添了作者这次游览南泉岩的乐趣,同时也更加凸显这位农家子弟出身的状元公的平易、平凡和高尚的品格。
    本诗的第五句至第八句,作者用一种十分优美的笔触写道:“鸦翻松影碎,鱼跃浪痕圆”。松树投到地面上的影子因栖息在树上的鸦鹊的翻腾而破碎,平静如镜的水面因水中的鱼儿们的跳跃而荡开一层层一圈圈圆形的涟漪。此情此景,简直太迷人了!以至于使作者完完全全地将自个儿溶入其中,忘了脚下的苍苔和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风清月满天”的晚上,真真切切地到了一种“流连忘返”的境地!
    多么美好的南泉岩之夜呀!至此,作者不禁由衷地发出一声感叹:“最爱南泉好!”然而,作者此时仍然游兴未尽,他还要继续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慷慨恩赐。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推开精舍的一扇竹门,一会儿抬头看看屋顶那块因常年被风雨侵袭而泛白的巨大的岩石,一会儿又低头瞧瞧眼底那一簇簇、一丛丛鲜艳的花儿以及鲜花下面那些斑斑剥剥的雨苔。可以想像,作者此时的心情好极了!再来杯美酒岂不快哉!于是,作者在皎洁的月光下频频举杯畅饮杯中酒,而且不知不觉间喝得有几分醉意了。“醉吸杯中月”,作者要把映在酒杯中的月亮的影子连同杯中的美酒一并“吸”入肚子里。一个“吸”字把作者当时不知是因景而醉还是因酒而醉的醉态和盘托出,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醉吸杯中月”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对月饮酒的同时,静静地聆听着身边的鸟鸣声,还不时地抬头望着远处的那被月色笼罩下的青山。这宿鸟的鸣叫声和朦胧的山色更加烘托着南泉岩精舍周边环境的宁静与温馨,加上他那微微的醉意,激发出作者浓浓的诗兴,作者情不自禁地要吟上几句:“醉吸杯中月,吟看鸟外山”。多美的诗句呀!对仗工稳,意蕴隽逸!
    在本诗的最后两句,作者再一次流露出一种意欲赋闲归隐的念头:“高人不出户,赢得一生闲”。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南泉岩精舍的留恋与羡慕,让自己的余生都在这里度过与世无争的闲适的生活;同时,也隐隐约约地流露出作者官宦生涯的疲惫与厌倦。诗中两处出现“闲”字,一处出现“倦”字,绝不仅仅是作者信手拈来的闲来之笔,而是与作者并不得意的官宦生涯息息相关的。其实,壶公山的美景让人产生归隐念头的,还真大有人在。除了柯潜之外,就我所知,还有其他两位,一位是晚唐著名文学家,时人号称“闽中文章初祖”的黄滔,一位是明朝著名学者郑岳。黄滔在他的《壶公山》一诗的最后两句这样写道:“清吟思却隐,簪绂奈萦牵。”郑岳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精舍依深麓,相期在暮龄”。
    柯潜的这首长达十六句的诗,实际上是两阙五言律诗,不但平仄合律,而且对仗十分工稳,字字珠玑,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