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书贵“有情”
——评读刘建成散文集《岁月有情》
【发布日期:2014-07-1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闻功】


    暑夏房外,烈日炙人。案头,摆着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岁月有情》。此书乃本土作家刘建成和其学友吴永坤一起送来的第二本力作。该书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仔细审视其精美装帧,读其精彩篇章,令人眼前宛如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引自苏轼词《八声甘州》),卷得人心爽愉,遐思联翩,忘了自己是置身于炎暑之室。
    人们常言“岁月一去不复返”,“逝者如斯夫”,往往悲叹“岁月无情”。但作者刘建成却反其意而用之,化“无情”为“有情”。这无疑就是一种创意,一种革故鼎新。作者于扉页开门见山阐明:“岁月有情,是指岁月的远去,换来了我对人世间万物的感受与认知,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和怀念。”其书通过回眸,精心筛选有意义的人、事、物,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恰到好处地抒发自己的感知体味,给人以交流、启迪、策励。
    该书6辑,名实相符,贵在以一个“情”字贯穿其中。6辑为“舔犊深情”“桑梓乡情”“学子衷情”“触景生情”“闲聊逸情”“览书悠情”。正如曾任莆田市市长、老作家吴建华先生为之作序所评:“书名《岁月有情》带有一个‘情’字,连附录‘师友寄情’也以‘情’入题。由此看来,作者对‘情’可谓情有独钟。”评得入情入理,作者当受之无愧。
    通览全书,笔者觉得该书和第一本散文集《人生如歌》,有如出一辙的共同特点,即“热心生活,乡土情深,纪实性强”。例如该书第一辑中《家务劳动》,描述自己童年帮忙家务,上山放牛,赶猪捡粪,下田拔草,田间看水等,这些普普通通的家务琐事,作者妙笔生花,如数家珍,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童真童趣。故此书不仅对青少年读者有直接教育意义,对一些家长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小培养热爱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感情,也很有现实启发作用。此外,书中不管是《童年的木屐鞋》《赤脚年代》《村口那个水井》,还是《赶鸭子的人》《故乡的石头》《校园钟声》等,都贵在怀旧,真情实感,有血有肉,有枝有叶,催人遐想,引人深思。
    正是由于该书多在纪实写真,撰写作者本身所熟悉和经历的人和事,故乡土气息浓郁,有活力,能激起读者共鸣,这就是难得的文字功底。如笔者读其第二辑中《春联之忆》,该文具体回忆作者求学期间,每逢春节来临常为左邻右舍的乡亲们义务写春联。笔者由此唤回时光的记忆。因为经历相同,故情不自禁掩卷遐思:那是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52年,笔者进莆田一中求学,当年老家“界外”没中学,只有小学,初中生寥寥无几,村民文盲居多。由此自然成了那贫瘠的穷乡僻壤的“文化人”。所以每年寒假返乡写春联就成了自个儿的“农忙季节”和一展身手的机会,不仅用石砚磨墨,还用饭钵倒立缸底磨墨,甚至有村民不识联意而把春联贴错的现象。有一次,我发现邻居把“六畜兴旺”联披张冠李戴贴到厅门上,便马上为之重写“五福临门”换上……诸如此类,就是笔者从该篇章中引发的联想。古代著名诗人陶渊明说得好,“奇文共欣赏”。好的文章就能让人乐于品赏,产生共鸣;也说明作者“有情”,就能唤起读者“有情”。如果作者“情”不足,又怎能让读者“有情”?同理,如果是平平淡淡之作,也只能让读者如风过耳,不留印象。
    《岁月有情》的另一成功之笔,是作者擅于根据自己的所为所忆、所见所闻,激发灵感,有感而发,让人开卷有益,给人以常识、启示、共勉。如第三辑中的《草笠》,在生动记述那历历在目的祖母教他编织草笠情节后,篇末即有感而发,深情舒议:“我思念草笠,实则思念那些辛勤的故乡村民;我歌颂草笠,实则歌颂他们顶着烈日飞洒汗水创造自己生活的平凡。”如此篇末点题,画龙点睛之笔,耐人寻味,意味无穷。又如《那年植树节》,忆当年学校的植树节活动,顺理成章地和育苗、育人衔接起来:“当年和我同栽一棵树,同浇一桶水”的学生,如今,“他把家乡的仿古家具名片贴到上海去了”。今春,“他驾驶着宝马车子,带着茶叶和自己创业经过作为‘见面礼’”,登门拜访,“衷心地感谢当年老师的培育之恩”,读了无不令人宽慰……这种感受十分自然,情真意切,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总之,人贵有情,书贵有情,文贵情深。笔者细心翻读《岁月有情》,细嚼慢咀,觉得越读越有滋味。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