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尽管没读出什么名堂,但夜晚手捧一卷,淡茶一杯,沉思其中,依然是生活的常态。 上小学的儿子经常背诵古诗,说要当“古诗大王”,我时不时地看他的课本,并找来相关辅导书,我们一起读。平心而论,古诗中最好的莫过于唐诗,唐诗里最好的还是绝句。儿子只会摇头晃脑地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问他:“什么意思?”他瞪大眼睛说:“风已经刮到夜郎西边去了,不会是描写刮风的诗吧?” 当年我像儿子这么大时,也只会死记硬背。随着时光的流逝、阅历的增加,我对若干诗句的理解,日渐丰富与充盈起来。想到这里,我拿起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把汪伦送别时的友情,比喻成千尺深的潭水。桃花、潭水、歌声,这些美轮美奂的色彩都融入到诗人的情感中,定格成了永恒的画面。我一看儿子听的很有兴趣,又拿起了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间一片静寂,桂花落地了,皎洁的月光升起来,映衬着作者悠闲的心境,忽然传来小鸟清脆的鸣叫,唤出春天的气息,充满着恬静与温馨的韵味。儿子听的入神了:“这么美呀!” 最近一段时间,我又爱阅读散文,尤喜政论散文。梁衡的《觅渡,觅渡,渡何处?》、《红毛线、蓝毛线》、《这思考的窑洞》、《一座小院与一条小路》、《大无大有周恩来》等妙篇佳作,让我爱不释手。仔细品味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我常常沉浸在这些历经风霜的文字中。 哲人说:“当你心中蕴积了太多的东西,你就诉说;当诉说难以表达你的感受,你就歌唱;当歌唱不能抒发你的悲喜,你就舞蹈;当舞蹈无法表现你的情怀,你就动笔写下来。”阅读久了,自己难免有些体会。 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终于成为“古诗大王”。我也随时将心中的所思、所想、所盼写下来,先后有700余篇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儿子也拿起笔来,时常为校报写稿。在一页页翻阅书籍的过程中,积淀化作了土壤。用笔播下文字的种子,它发芽了,渐渐地变为一抹新绿,在这绿荫中,感情是枝,词句是叶,相伴微风轻舞。 读书,让岁月的枝头开出一朵朵清新淡雅的花儿,继而有不曾言说的幸福和满足。读书,让我们诗意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