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人生无如归田乐
——柯潜《归田乐》诗赏析
【发布日期:2014-08-01】 【来源:】 【阅读:次】【作者:王元凤】
    在我国漫长的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里,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贫穷落后的农村一直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再加上自然的生态未受到人类的干预和破坏,使农村更加呈现出一种质朴、静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这种景象恰恰成为封建知识分子们所景慕的去所,他们或则亲自归隐田园,或则歌咏农村美景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世人留下了一大批让人们吟咏不绝的田园诗,出现了一大批让人永远铭记的田园诗人。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东晋的陶渊明和南宋的范成大。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作者把自己远离世俗社会后的悠然自得的心情和盘托出,境与意会,物与心融,妙不可言。南宋的范成大写过一组《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其中的“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和“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谷赶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把春种夏收的场景描写得活灵活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明代状元柯潜,在他在翰林院任职十年后回乡省亲期间,写了一首《归田乐》,也算是一首田园诗吧。诗中写道:
    归田乐,十年尘土今邱壑。
    剑在函,书在囊,绕屋苍山云漠漠。
    有田可耕园可蔬,春雨流青满村落。
    日长但喜睡无惊,不谓茅茨生事薄。
    有时置酒碧藤阴,白发邻翁相对酌。
    岩头老桂吹古香,木杪清风起廖郭。
    醉看天地入秋毫,拍手长歌舞孤鹤。
    诗的第一句,作者用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极具反差的诗句,向读者表明一种强烈的意愿——归田,即回归田园。作者自幼奋斗到二十九岁时才好不容易高中状元,并在翰林院任职,这在一般平民百姓眼里,是多么让人羡慕的结局呀!然而,这十年的官宦生涯,给这位状元公的感受却如“尘土”一般。为啥呢?仕途不得志呗!尽管柯潜在任上是多么的廉洁奉公,是多么的勤谨敬业,工作业绩是多么的卓著,然而,有几次拟拔擢到其他部里做官的机会,都与他失之交臂!黑暗腐败的官场,与他一腔报国的热血,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使他产生了一种强烈而无奈的归隐的念头。这种念头在他的诸多诗篇中多有表露。如在《竹岩六首》中的“风光有如此,便欲赋归来”;在《游囊山寺》中的“何时谢尘鞍,此地卜幽栖”;在《松隐岩》中的“我欲此地卜幽栖,”等等。而在《归田乐》这首诗里,作者干脆赤裸裸地把十年的官宦生涯比作“尘土”。试想,要不是官场不得志的话,要写出这样的文字来,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邱壑即小山和山沟的意思,在这里泛指与尘世隔绝的僻静的农村田园。“归田”——这正是作者的意愿。
    然而,毕竟此时作者尚在翰林院任上,归田的心愿尚未成为现实,作者在《归田乐》中,还只能靠想象去表达归田后的种种乐趣:在漠漠白云缭绕的山间小屋里舞舞剑、看看书;在“春雨流青”的日子里耕田种菜,可以无忧无虑地不必担惊受怕的睡觉,不怕有小人来打扰;有时可以在“碧藤阴”下摆一壶酒,邀约隔壁的老头过来“对酌”;深情地闻着从那棵“岩头老桂”那儿飘来的一阵阵桂花的清香,享受着那股从高远空旷的天边掠过树梢吹过来的清风的吹拂;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提笔吟诗作赋,把天地间所发生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儿写入诗文里,高兴时,还可以“拍手长歌”和像那只松鹤般的舞之蹈之……,这一切是何等的惬意呀!于是,在诗的结尾,作者发自肺腑的发出一声感叹:“人生无如归田乐!”
    透过《归田乐》全诗,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此时此刻的心境是恬静的、闲适的、自我陶醉的,不像范成大似的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农民们的“昼出耕田夜绩麻”,“一夜连枷响到明”的紧张劳动的情景;也不像陶渊明似的用自己的笔去描绘自己隐居田园的日子里亲身参加劳动的情景。这位晋代的田园诗人,青少年时代虽然怀有不凡的抱负,但做过几任小官之后,深感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所以在四十一岁那年就辞官归田了。在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中,他亲自参加劳动,留下了大量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比如他在《归田园居》诗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极其真实地反映了作者亲身参加劳动的情景。如果没有亲身参加劳动,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真实感人的诗句来的。而柯潜则不然。他在他所设想的归田后的诸多乐趣中,虽然也讲“有田可耕园可蔬”,打算耕田种菜,但是对于这位从小读书,二十九岁才得中状元,此后一直在京为官,早已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谈什么耕田种菜?在他看来,归田后最大的乐趣就是“日长但喜睡无惊,不谓茅茨生事薄”。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官场的黑暗,充满着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严重情况:睡觉时还要担惊受怕,还要提防小人来搔扰。所以作者深切感受到,官位再高,京城再繁华,都不如回家种田,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情跃然纸上。
    是的,从古到今,“现实”总是复杂的,不能尽如人意。正因为如此,许许多多的文人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小官吏们乃至一些高官们深感自身力量的单薄,难以与残酷的“现实“相抗衡,于是无奈地选择了逃避。从这个意义上讲,柯潜当时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完全不必要拿现在的眼光和现在的标准去苛责这位古人。
    无独有偶。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许多退休的老人选择回乡定居,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吗?然而与柯潜、陶渊明们比,他们选择回归田园,已不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去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去颐养天年罢了。正如王春火先生在他的《七律·回乡定居感怀》诗中所写的那样:
    归根落叶返故里,
    始信《围城》理不偏。
    利锁名缰挣脱去,
    泥香蔬果伴我眠。
    海风鸟鹊喧庭院,
    故友老乡唠家常。
    不羡“三山”虚幻地,
    安康泰顺度晚年。
    读者朋友,难道这不是别具一格的归田乐吗?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