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科第蝉联 簪缨鼎盛
──宋代仙游科举概述
【发布日期:2014-08-08】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新春】
    科举制兴起于隋朝,在唐代已日渐发达。宋代,由于统治者长期奉行“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并对唐代科举制度中的许多积弊进行了改革,宋代科举制日趋成熟,并且表现得更加开放和规范,如扩大科举取士名额,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宽应试者的资格限制,大大激发了广大寒门学子参加科考的热情。因此,一般的家庭都会促其子弟去读书应考,争取科名以“光宗耀祖”。仙游地处闽中地区,素有兴学重教传统。宋代,仙游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士子勤奋好学,名扬海内,出现了科举兴盛的局面。蔡襄在《兴化军仙游县登第记序》说:“每朝廷取士,率登第言之,举天下郡县,无有绝过吾郡县者。甚乎其盛也哉!”宋代黄岩孙编撰的《仙溪志》记载:“仙游地方百里,科第蝉联,簪缨鼎盛,甲于他邑,自昔有‘一门两公相,五里三待制’之谣”。仙游因而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
    宋代,仙游进士数量大幅增加。受各种客观原因的限制,仙游在唐代很少有人参加科举考试,被录取者更是少之又少。据记载,仙游在唐代中进士人数为13 人,到五代时只有2 人。这种情况在宋代科举制度下发生了变化,中进士的人数出现巨大飞跃,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郑元龟考中进士开始至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傅翘叔、傅腾辉并举进士,境内登进士第共587人,占仙游古代进士总数662人的88%多;若与宋代福建籍进士总数7000多人比,仙游则占了8%多。从同一年间登第人数看,仙游士子在同一年间登第人数达10人以上的有18次,最多的一年是在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全县登第者达19人。因此,宋代是仙游科举十分辉煌的朝代,“科甲冠八闽”名不虚传。
    宋代,仙游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者众多。宋代科举一般分三级进行:州郡解试—礼部省试—殿廷殿试,殿试发榜分为五甲,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要通过层层考试,在数量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而仙游士子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居榜首乃至夺魁者不乏其例。获状元的有3名,郑侨于宋乾道五年(1169年)考中状元,名列《宋历科状元录》(福建籍有19人)。薛奕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武状元,是我国历史上可考的首位武状元。叶岂页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为武科状元。蔡襄的孙子蔡佃于崇宁二年(1103年)考中榜眼,《仙溪志》称:“襄孙本为第一人,以鲁公京当轴,降为第二人”),王迈于嘉定十年(1217年)获殿试第四名,丘渔于宝庆二年(1226年)为殿试第五人。陈说之于天圣八年(1030年)为殿试第六人,叶大有于绍定五年(1232年)获得省试第一名。
    仙游素有“家贫子读书”的优良传统,加上科举取士的刺激,民间读书风气很盛,在宋代形成了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出现了一批科举世家。据《仙溪志》记载,一门登进士第超过10名以上有四个,即:赖店罗峰傅氏从宋治平四年(1067年)傅楫考中进士至咸淳十年(1274年)傅雷龙、傅虎臣、傅登炳等被录取为进士为止的207年间,先后出了25名进士。枫亭蔡氏从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蔡滚考中进士开始,一直到南宋淳佑七年(1247年)蔡仪国被录取为进士为止的220年间,蔡氏一共产生23名进士,其中1名榜眼即蔡佃;2名宰执即蔡京、蔡卞兄弟。许氏从庆历二年(1042 年)许程考中进士开始,连续六代有12人登进士第,叶氏从叶宾至叶大有共有11人考中进士。同时还出现父子、兄弟同登进士的盛况,父子同登进士第的有14对,兄弟同登进士第有15对,其中有4对兄弟在同一年同科考中进士。
    科举制是宋代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它激发了广大学子科举入仕之路的欲望和决心。学优登仕,仙游人通过科举登第走上政治舞台,在宋代政坛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如蔡襄忠国惠民,称为庆历名臣;蔡京、蔡卞兄弟几度拜相,名显朝野;叶   清廉公正,官至尚书左仆射;郑侨位及副相,被封赠太师、邠国公;陈谠官至兵部侍郎。薛奕在对西夏的作战中阵亡、叶岂页抗金为国捐躯,芳名流传千古。据《仙溪志》记载,仙游人在宋代任侍从、台谏有10人,傅楫父子均任侍从,蔡襄一家出过四代侍从,同时还出现一个家族多人任监司、郡守,兄弟同时任监司、同拜刺史等局面。
    宋代仙游科举事业的发达,对士子的成名成才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庞大的进士队伍中,不少人在文学、艺术、科学、书法等领域有过重要贡献,成就斐然。刘克庄称赞仙游“魁彦胜流不可胜书。”许多人着书立说,留传后世。如蔡襄被黄庭坚誉为宋代“翰墨豪杰”,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大书法家,他所撰写的《荔枝谱》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介绍荔枝的专着;《茶录》是我国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部茶叶专着,着有诗词370首,朱熹称其“文章见重外夷”。傅楫被宋徽宗和曾巩、曾布所推重,著有文集35卷;有孙觌称其文赋“魁琦玮丽”、诗词“震越洋    ”的傅谅友;蔡京、蔡卞两兄弟合编有《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王迈擅长写诗,诗风清朗俊伟,刘克庄赞誉他“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留有《         轩集》16卷。仙游人在宋代文化各个领域的出色表现,客观上促进了仙游教育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名人的示范效应,客观上带动了仙游学子更加勤奋攻读,为科举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进而推动仙游科举事业更加发达,仙游科举教育文化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仙游科举盛况在宋代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