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迷常常津津乐道这样的场景:某某武功平庸之人,在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偶遇或无意中服用了某种丹药后,便成为绝世高手,身体也可以百毒不侵。太夸张了,我想即使有,这种百毒不侵也是从生理角度来讲的,那么心理或思想上如何做到呢?高尔基认为有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那就是读书,在其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他写道:“书籍使我变成不易为种种病毒所传染的人”。可见,读书可以去浊扬清,扶正祛邪,不被社会上的“病毒”所袭。 书香润心天地宽。对于手握权力的人民公仆们来说,读书不仅仅是润心,还可以正德、思廉。读书养廉,是以知识的积淀为底蕴的,且重在读,贵在思。书读得多了,自然就少了俗气多了清气,少了媚气多了骨气,少了霸气多了和气。因此,古往今来,很多优秀的领导者同时也是好学者,他们不但做官前勤于读书,入仕后依旧手不释卷。 毛泽东的一生是清廉的一生。他从八岁发蒙读《三字经》、《增广贤文》,到八十三岁逝世前半月还在读《容斋随笔》。毛泽东视读书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使得他的一生始终保持着中国共产党人那种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 书海泛舟,若要思廉,读书就应该有选择性。政治类理论书籍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基石,这些书一定要精读,而且重在悟,要悟出其中的修身之本:丧失信念,就会迷失方向;滥用职权,就会埋下祸根;不慎交友,就会陷入泥坑;偏废学习,就会走向误区…… 社会具有分工性,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就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我们工作中的专业书籍要多读,要读透,才能够在该岗位,乃至该领域有所建树。工作起来才不会讲一些“模棱两可的含糊话、缺乏新意的陈旧话、人云亦云的重复话、不解决问题的原则话、不懂装懂的外行话、脱离实际的吹牛话”。 文学、史书等那些“心灵良药”的书籍要泛读。古今中外的文人贤士,我们可以随意破门而入,和他们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探讨人生、辩论是非。他们总是赤诚相待,敞开心扉,绝无虚情假意在其中。我们可以用他们的骨气、人品、情操、良知、风范来正己身,养己心。 读书思廉身自洁。闲暇时,为官者品着一缕书香,孜孜读之,便可以少见许多闲人、少讲许多俗话、少了许多应酬,于己岂不清静,于心岂能无益。如此,我们的党风民风,为官的勤政廉政之风,就会如春风一般温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