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历史夹缝中的悲悯情怀
——读贾平凹新着《老生》
【发布日期:2014-10-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荆墨】
    以前读贾平凹的《秦腔》《高兴》《古炉》《带灯》,我总能够感觉到一个时代的命运,感觉到贾平凹的悲天悯人。现在读贾平凹的新着《老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除了关注弱小外,贾平凹还展现了历史夹缝中的悲悯情怀。
    《老生》讲述了从20世纪初直到现在,发生在陕西南部一段跨越近百年的历史。全书通过时间的递进,写了四个不同的故事——有的人物始终贯穿,有的则只出现在某一个故事里,各人有各人的命运。四个故事有不同的主人公,但“老生”是灵魂人物。他是葬礼上唱丧歌的人,也是民间所谓能通阴阳之人,因为不死,所以成为了一段历史和家国命运的见证人。小说中,“老生”这个人物的出现并不玄幻,反而很真实,因为民间一直在传说有这种通灵之人,他看透了生死,也超越了朝代的更迭,他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
    《老生》呈现了过去的国情、世情、民情。贾平凹一个村一个村、一个人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时代地写,无论怎样沧海桑田、流转变化,都是写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人的命运。老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精神主线,由他把四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连缀在一起。小说中那些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是那样的紧张而错综复杂。这里有着清白和温暖,有着混乱和凄苦,更有着残酷、血腥、丑恶、荒唐。小说跨越了将近百年的历史,百年间的社会、历史的变迁。读之,感觉是在用中国的方式讲述中国的故事。
    《老生》中渗透着浓厚的地域文化,以及对中国古代典籍的领悟。书中直接引用了不少《山海经》段落,由于原文生涩,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方便,贾平凹通过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进行了专门的注释,用解读《山海经》的方式来推进历史,使小说具有了很强的空间感。贾平凹笔下,《山海经》与《老生》的主体故事是灵魂相依的关系,《山海经》表面是描绘远古中国的山川地理,一座山一座山地写,各地山上鸟兽貌异神似,真实意图在描绘记录整个中国,其旨在人,并且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灵密码。当然,很多注释和学院派专家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这也构成《老生》的亮点。
    阅读中感到贾平凹在进行一次“民间写史”的尝试,这是他“最纠结”又“最随心”的一部作品,也是让他既释然又痛苦的作品。他在后记中写道:“我不知道这本书写得怎么样,哪些是该写的哪些是不该写的哪些是还没有写到的,能记忆的东西都是刻骨铭心的,不敢轻易去触动的,而一旦写出来,是一番释然,同时又是一番痛楚。”贾平凹苦恼的是历史如何归于文学,叙述又如何在文字间布满空隙,让它有弹性和散发气味。读后,觉得贾平凹写出了人在历史中的命运,写出了人情世态,或是大起大落,或是平凡寻常。
    为什么用《老生》作为书名呢?贾平凹认为,这或是指一个人的一生活得太长了,或是借用了戏曲中的角色,或是赞美,或是诅咒。老而不死是为贼,这是说时光讨厌着某个人长久地占据在这个世上;另一方面,老生常谈,这又说的是人越老了就不要去妄言诳语吧。“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里,人物总有一个名字里有老字,总有一个名字里有生字,它就在提醒着,我们结果的那些岁月是如何的风风雨雨、道路泥泞,更说的是在风风雨雨的泥泞路上,人是走着,走过来了。”
    最后感慨的是,好的文章永远是最朴素无华的,语言的最高境界便是自然,无雕刻痕迹。读贾平凹的《老生》,不仅被他的语言魅力所吸引,更为他独特的思考而拍案叫绝。现在,已过花甲之年的贾平凹,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更强烈了。那种巨大的忧患,来源于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更来自于一个天才作家,几乎与生俱来的真诚与善良,和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悲悯与关怀。这就是我读贾平凹的体会。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