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古朴与清雅的交响曲
——读李霞《历史故事》四屏条有感(一)
【发布日期:2014-10-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黄叶】
    李霞《历史故事》四屏条作于1931年,分别是《浔阳琵琶》、《琴操参禅》、《公孙舞剑》、《东山丝竹》。收入2005年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古典人物画名家精品集·李霞》(梁桂元编)P38、39页。观其图版,该四屏条历经80余载,不但保持完整,而且品相极佳,实属难得,笔者不禁为藏家的精心护持所赞叹!
    《浔阳琵琶》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画家通过空间想象来穿越历史,用画笔撷取白居易江头夜送客的情境片断。画风素朴清雅,笔墨蕴藉晓畅,布局繁而有序,以委婉而富有韵味的艺术语言精准地诠释了《琵琶行》这一千秋绝调中脍灸人口的佳句。
    画面中两船紧挨,乃是主人送客时“忽闻水上琵琶声”而引起“主人忘归客不发”以至主动地“移船相近邀相见”的实录。船靠近了,在邀请方的“千呼万唤”下,终于被感动的弹奏者怯生生地“犹抱琵琶半遮面”,从船舱里掀帘出来——古代女子的羞涩、识礼、自卑,在此表现得是多么入情入理。而另一方的白居易和客人,一侧身向外作探窥状,一背靠船沿似凝眸注视,二人近乎失态的姿势,表露出内心的躁动和纠结。男坐女立,不但为构图所需,更彰显了双方地位的悬殊,尽管“同是天涯沦落人”,但男尊女卑的意识依然是哪么坚牢。此刻的江州司马,在男女授受的礼法鸿沟前,只能半隐在船舱里,还彼一束怜悯的眼光与一掬同情的眼泪!
    把场景设定在江头,横搁的两船作为近景置于下方,是对故事发生场地的实景描写和情节的先行安排。为避免木质船身横锁画面所产生的突兀、局促和雍塞、逼仄,特在左下角伸出一绺疏柳,通过低垂纵向的枝条来打破两船的横向平行。对于船的刻画,作者更是疏密相间,长短互用,从船体轮廓、构造板块的简约和舱篷竹篾的工细等交错分布上,都下了一定的心思和工夫。就这样,凭着线条的运用和水墨的淡施,营造出极强的空间感。
    既写江头,那么岸际的山崖和浅滩的芦苇也是其主要的表征,何况诗句开头便是“枫叶荻花秋瑟瑟”景象。固然,国画创作不是简单的教科书图解,但以成片芦苇来代表也不失为一种留有空间的含蓄,况且山崖的耸立,芦苇借助迷蒙的似水似雾空间成“Z”字向后延伸,江面远方又有岸渚接二连三的往后拉拽,使得狭长的立轴既有高度又有深度。
    《琴操参禅》故事梗概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任杭州太守时,有妓女琴操聪颖慧敏,又通晓佛经,甚得东坡喜欢。一日游西湖,东坡通过开玩笑而充满禅机的一问一答,使琴操获得开悟,当下便削发为尼。该画题不仅可归入古代文人雅事类,也是佛教着名故事之一。当年我为寺庙画壁画时,《琴操参禅》还被列为《四参》之一(另三参为《关云长参普静》、《梁武帝参志公》、《白乐天参鸟巢》)而经常图之于壁呢。
    大家知道,苏东坡是一个佛缘十分深厚的文人,他的处世态度以及许多诗文都蕴含和阐释着佛教的博大精深义理,迸射着禅的智慧灵光,东坡居士与佛印和尚的交游更是一段广受世人称颂的佳话。显然,李霞对《琴操参禅》图中苏东坡形象塑造,也是遵循这一史实,按照这一标准去设定和实施的。东坡盘膝打坐在平坦如砥的盘石上,纱巾高耸,衣裳规整,长髯及胸,凝神调息,俨然一尊入定的高僧罗汉。而站在他面前的琴操着装素淡,颌首低眉,双掌合十,正虔诚地礼拜自己人生的导师,又更象是在完成眼观鼻、鼻观心的净化过程。整个场面给人感觉是寂静、安祥、和谐。
    “苏堤春晓”是东坡居士在西湖筑题植柳的杰作,因此李霞总忘不了在背景穿插一、二垂柳,间以蕉叶墨块双钩混写,给静谧平淡的环境添上些许活泼元素,取得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对比效果。另外人物身后的混点和双勾竹篱,也为衬托主体和丰富画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