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
嵌在笔杆上的毫尖 永远和心相连 墨汁落在纸上 从上而下 从右到左 字里有眼 眼里有天
文字被遗落在桌面 一掷千年 那一日阴晴圆缺 始终无法还原
不同的人 站在不一样的案前 羊毛狼毫 书写悲欢 不断赠送给明天
字体先是按朝代划分 后又不按朝代乱放 只有笔 从来只有不变的两个部分 不管是长是短,是硬是软
一群白头发的 认真检阅牍简 不停争论 从左到右,还是从右到左 只有当时的那把笔知道 那就是主人随意一圈
墨
墨与文字同兴 从黑从土 取之煤烟 万年留痕 秦牍汉简 因此流传至今
石墨、朱砂、油烟经 韦廷不经意将你捏成人形 且方且扁且圆 千年锻造 嵌字鎏金 徽墨最终成名
晒干了所有的深色 筑一道墨屏 让光束坠落 唯有水流下行 汇一汪黑海 检点十三经
董其昌焦墨写淡 怀素无笔书情 浓、淡、干、湿、焦分明就是 书画的五韵 乐曲的五音 艺术之舟 从墨海远航
墨浓于血 故能治病 陈开文“人磨墨 墨磨人” 墨 一度畅销市井 墨有太多的元素 融入 人类文明的基因 写字可以声控 但我们已习惯与墨同行
纸
美国图书馆不到百年 书籍的纸张就已需要抢救 北京故宫的《五牛图》 宣纸 距今已有千年之久
泾县城南 有两条独特的泉流 奔涌不息 孔丹的梦想 在这里和青檀树 缘结千秋
龙亭侯之像 在宣纸上逗留 岁月被日光漂白 装订在四夹层 不眠不休
墨韵在宣纸上散开 瞬间的灵动 被艺术截留 扎花薄如蝉翼 那是书画大师挥动的翅膀 在历史文化长廊中 翱翔神游
砚
黄帝得一玉钮 始作墨海 曰“帝鸿氏之砚” 中华文化之舟 在这里扬起风帆
唱一江春水的是 李后主那只小青蛙浮出水面 文人平生字画为业 视砚为田
写字总有个水灵灵的目光注视 端砚那一枚活眼 “端州石工巧如神 踏天磨刀割紫云” 李长吉长歌对砚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唯砚为首、为先 纸题字送人 笔受损不用 墨耗尽再添 只有砚 有生之年 谁能将砚堂磨穿 至坚至诚寿与天长
砚演绎无数动人的故事 一直延续到不必用砚的明天 墨与砚厮磨 磨进了数千年的情仇悲欢
2014,记者节前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