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独具慧眼的灵魂震撼
——读余光中新书《从徐霞客到梵高》
【发布日期:2014-11-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张光茫】
    作为当代两岸三地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家、诗人,余光中的作品经久不衰,在华人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他的散文笔风,壮阔铿锵的同时又兼具细腻柔绵。手中的这本《从徐霞客到梵高》(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4年9月第1版),余光中将徐霞客与梵高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大师恰当拿捏,尽情展示独具慧眼的灵魂震撼。读后,就如清泉泡茶,幽雅淡香,给人清新之感。
    这本《从徐霞客到梵高》,从中国历代的游记论起,涵盖诗歌、美术、音乐、文学形式,及自身创作体验。其中四篇是评论中国传统山水游记的;另四篇,是探讨梵高和其作品,实为分析西方绘画艺术的。整部书从东方到西方然后再回到东方,根本目的在于弘扬中文母语,发扬国学。它阐释了东方的神秘和西方的理性,将徐霞客富有的东方浪漫情怀,和西方梵高苦行僧的色彩和画法追求进行鲜明对比。全书内容貌似庞杂,作者却以其丰富的文学体验,学贯中西的智慧,信手拈来,感情充沛地游走于各门类艺术领域,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余光中将一部中国山水游记的简史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谈起,历经宋代游记的恢弘,到明末游记的溢彩,再说到清和明初游记的衰落,夹叙夹议,一千多年游记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成就和失落,都让作者分析得非常清楚、透彻。书中写到,山水不负观者,好的游记应描摹山水的妙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便是山水游记的感性。知性从感性中来,还能照应感性,就是游记的精品。苏东坡是写游记的高手,他能将山中水中所见所闻惟妙惟肖写出,声色俱全,如电影镜头一般,读苏子的游记,仿佛被他代入游览。读后,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山水游记的鉴赏能力,更激发了我们行万里路的情趣。
    余光中以当代学者独特的眼光,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徐霞客。徐霞客三十年近游远征,临摹风景,考察地理,留下珍贵无比的四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对这部被后世喻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的旷世奇作,余光中通过从字面到内里,从内容到精神,从感性到理性,从游记本身到徐霞客本人等鞭辟入里的条缕分析,论述了徐霞客为何能够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巨擘,更成为中国文化倾慕自然的象征的原因,阐明“不可将西方的当今理论硬套在本土的现实上来”。读来朗朗上口,如嚼橄榄,回味不绝。
    至于书里的另外一个主题,写梵高的四篇,则是余光中在这位西方伟大的艺术家逝世百年之时,所思所感,发而为文。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位名家,余光中还曾亲自飞赴荷兰,去观赏梵高的百年大展,事后更乘兴去巴黎北郊,凭吊梵高兄弟的双墓。余光中感慨“全世界都被他的向日葵照亮”,并认为“梵高把原本平凡的人物,画得具有灵性和光辉,而更重要的是,具有尊严,其结果乃是艺术的至美。看遍了西方的现代画,没有一位大师的人像画比梵高的更富于人性。” 这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余光中写成感性、知性交融的散文,他的介绍活色生香,勾起人们对印象画派的向往。
    余光中是位极富浪漫情怀的老先生,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他是名副其实的“乡愁诗人”,艺术上却是一位的“多妻主义者”。他曾自言:“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有传统的乡愁,也有对沉重历史的回忆,有对自然山水的礼赞,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哀叹。如他写“梵高是一个元气淋漓、赤心热肠的苦行僧,甘心过最困苦的生活,承受最大的压力,只为了把他对人世的忠忱与关切,喷洒在他一幅幅白热的画里。”这些奇思妙喻,闪现着鲜活的灵气和勃勃的生机,大大提高了文字的艺术感染力。
    余光中今年已经86岁,读他的作品,感觉字里行间隐藏着一种散文大家的本色。他说:“未经世故的人习于顺境,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的人深谙逆境,反而宽以处世。”而我通过此书,以全新的角度了解游记的写法,文学创作与音乐、诗歌、美术等领域的触类旁通,更全方位地理解了梵高及其艺术成就。所以,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