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读绿笙先生的小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就像最近,我仔细阅读和品味着绿笙刊登在《福建文学》2014年第7期头条上的中篇小说《现在休庭》。这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力作,无论是作品的风格、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深深地吸引了我,小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仿佛呼之欲出,清晰地凸现在我的脑海深处。 作者以他一贯的文学地理,为我们塑造了三位栩栩如生的文学人物。他们是主审法官司马波涛,原告退休老工人罗青河,打工妹何月花。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虽然小说中只有何月花这么一个女人,但一个法官、一个原告和一个被告,就足以在社会纷繁的大舞台上,淋漓尽致地演出一曲人间好戏了。 先说司马波涛,这位办案经验丰富获得过全省十佳法官称号的办案高手的主人公,就像他的名字,在办理各种民事案件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内心波涛汹涌,情绪波澜起伏,他在法与情,情与理面前,几度产生了纠结、矛盾、困惑和心灵的搏斗。作者正是通过司马波涛这个人物展开叙述的,从而巧妙地把原告罗青河,被告何月花联系起来,把法庭内处联系起来,并把主要的笔墨,落在了司马波涛法官在休庭的时间里,对原被告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司马法官尽职尽责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 再说原告罗青河,这位退休的72岁的老男人,可以说是一个让人哭笑皆非的主儿,罗青河打小就对女人和婚姻产生了难以言说的恐惧,他五岁那年,年轻的母亲被外地来列西老街一个补脸盆的锡匠拐给跑了,那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就结结实实地笼罩在了罗青河年少的心灵上了。罗青河有一份正当稳定的工作,日子过得吃不愁穿不愁,在列西老街的旧城改造中,政府返还给他一大一小的两套房子,这样罗青河的日子过得就有些滋润了。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罗青河还是觉得日子里缺少了什么。这个打算打一辈子光棍的男人,忘记了五年前父亲去世时对他的谆谆教诲,在难以言说的孤独与寂寞中,在亲友们热心的劝导之下,罗青河最终还是“晚节不保”,他兴冲冲地踏进了“天仙配婚介所”的大门去征婚,一手打破了自己晚年平静安逸的生活。罗青河就这样和小他几十岁的女人何月花喜结良缘,是典型的老夫少妻。这种不般配不和谐的婚姻一开始就埋下危机的伏笔。按照两人的婚姻合同,罗青河自己那套150平米的房子,归到了妻子何月花的名下,属于赠送。何月花在婚前对罗青河有所隐瞒,那就是她曾经有过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两个人组建家庭共同生活了不久,风言风语就传到了老男人罗青河的耳朵里,原来自己年轻漂亮的妻子竟然做过三陪小姐!这可把罗青河气坏了!他觉得自己很丢面子,于是一纸诉状,就把何月花告上了法庭。除了离婚,他要把赠送给何月花的那套大房子夺回来!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既然在众人面前丢了颜面,那就一定要把里子给争回来!于是一场争夺财产的闹剧开始了,就像热热闹闹的一场球赛,罗青河、何月花是球网两边打球的赛手,而裁判这场比赛输赢的就是司马波涛。 被告何月花的人生履历尤为传奇和跌宕。这位来自乡村的漂亮女子,长大成人后伴随汹涌的打工浪潮,怀着青春的梦想,来到了灯红酒绿的都市,也许是因为物质的诱惑,也许是因为环境和风气的影响,也许是因为打工来钱太慢——反正她在都市里渐渐地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何月花来到都市不久,她就开始卖自己了,整整做了五年的三陪小姐,后来由于东窗事发,她被警察抓进了派出所,是何月花一个在同城打工的老乡,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将她从局子里保了出来。就这样,从未享受过爱情的何月花,跟这个老实本分的男人产生了爱情,他们很快住在了一起,这或许是何月花一生中一段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光。但好景不长,她所爱的这个男人,一天夜晚在下班回来的路上,竟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货车给轧死了。怀有身孕的何月花怀着无尽的忧伤回到了老家宁化,来到了死去那个男人的家,等待她的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压得她透不过气来的生活重轭!面对自己心爱男人的老母亲,面对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残疾女儿,何月花几乎崩溃了,她好像别无选择,她无奈地来到了家乡附近的一座县城,她重操旧业继续做皮肉生意,以此养家糊口,照顾老人的晚年和筹集女儿治病的费用……这只美丽的迷途的弱小的羔羊,最终选择了婚姻,她来到了“天仙配婚介所”征婚,对法律略微熟悉的她,精心策划了一场婚姻的骗局,说是骗其实也不够准确,因为如果不是罗青河要求离婚,她会和这个老男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就这样,35的何月花和72岁的罗青河,在签订了一份荒唐的婚姻合同后,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中走进了婚姻殿堂。 这是一部关注现实、社会热点和民生的厚重作品,毫无疑问,用离婚事件作为小说的题材,对作者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很容易落入俗套的窠臼或传统的写作模式。但绿笙先生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荆棘丛生庸常的离婚事件中开出一条新路,在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当下,在婚姻和爱情不断被异化的今天,五花八门的离婚事件层出不穷。奇就奇在聪明的作者把敏锐的目光落到了一对社会底层的普通人身上,奇就奇在这不是一般的争奇财产的老夫少妻的离婚案件,奇就奇在原告罗青河和被告何月花都是欲说还休有故事的人。这样一路写下去就很有意思了,就很有波澜了。就有了多重的反思的意味了。 《现在休庭》凝聚着作者构思的的心血和智慧。作者打破惯常的思维方式,他不是从审理案件的过程写起,而是从主审法官司马波涛独特的视觉和感受写起,从而把原告和被告的故事串连起来,把庭内庭外的故事连缀起来,整部小说写得入情入理跌宕起伏,紧紧的把握小说叙述的脉搏。应该说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写得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 这就无比雄辩地说明,好的小说和绘画一样,是必须有空白的。一位优秀的画家不可能将一张画纸画得满满的,可能着墨不多,廖廖几笔,一幅栩栩如生、耐人寻味的画作就诞生了。这时作品并没有最终完成,那或多或少的空白,是需要欣赏者去用想像或联想填补的,也只有这样,画作才会最终完成。《现在休庭》充分使用了空白艺术,当小说很自然地走向高潮时,却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使小说充满了追问、悬念和神秘。倘若司马法官法槌一敲庄重地判决,宣布了判案的结果,那么不论谁输谁赢,因为一览无余毫无悬念,那么小说的氛围就会受到影响,小说的力度就会大打折扣,那可能就是一个败笔。但是这个有着悬念的结尾绝不是刻意的,而是作品故事情节逐渐发展的必然,是矛盾冲突呈现出来的一种自然的结果,更是作者注重构思布局谋篇的自然呈现。《现在休庭》因为采用了空白艺术,使小说充满了张力,韵味和魅力,勾起了读者的惊奇和迫切阅读下去的渴望。 《现在休庭》的语言极具特色,不但风趣生动,而且随处可见妙笔生花,这实际上是一场文明人同所谓的不文明人的碰撞、冲突和对话。应该说语言是作品的载体,形象的简洁的语言,是作品成功的第一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物角色,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司马波涛的斯文与沉稳,罗青河的粗野与暴躁,何月花的精明与泼辣……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上。 最后,还要说到细节的力量。《现在休庭》里面的很多细节,可以说让读者过目不忘。譬如被告何月花胳膊上的那两朵玫瑰刺绣,是如此的耀眼醒目!这一细节的出现,作者的用意很深,暗示着女主人公人物的个性与命运的走向。还有做为何月花陪衬的次要人物络腮胡子,虽然落笔不多,但却让读者心头一热。同何月花姐弟相称的络腮胡子,虽然面相凶狠,却是性情中人,这条汉子有情有义……应该说,《现在休庭》除了塑造了正直无私的法官司马波涛这个好人外,还十分成功地塑造了老男人罗青河和风韵可人的少妇何月花。不论是原告、被告还是络腮胡子,他们都有缺点或污点,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正是困为作者没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没有把所谓的坏人塑造得一无是处,从而使人物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让读者感到人物真实可信,增加了小说的力道和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