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如果英雄仅仅以成败来论,那么历史难免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著名媒体评论人梁宏达的《老梁数英雄》(重庆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借中国秦汉时代重大历史事件,评述那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中的英雄人物。读之,能让人领略英雄成败中的历史真相。 梁宏达,人称老梁,以概念独到、说话犀利著称。《老梁数英雄》中,他挖掘秦汉之交的历史真相,解读历史旋涡中的诡谲人性。“汉初三杰”跟随刘邦打天下,萧何图的是安全感,张良图的是尊严,韩信图的是自我实现。对于三人的不同需求,刘邦非常清楚。对领导人来说,用人很重要——你不光要看他们能给你什么,还得看他们想从你这儿得到什么,这样才能永远掌握主动权。又如,智商决定你能否被录用,情商决定你能否被提升,而逆商则决定你能否被重用,获得更大的舞台。一个人欲成大事,“三商”缺一不可。范曾就败在逆商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逆商远比情商、智商更重要,可惜很多人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 老梁以崭新的视角解读大众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细数英雄的成长与悲剧。为什么胜利者往往得不到文学家的颂扬?胜利者固然令人崇敬,悲情英雄却更令人痛惜。这是一种美学的选择——失败者有一种孤独的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痛在其中。项羽追求的是英雄气概,这种气概被世人经久传诵;刘邦追求的是坐江山,他赢得了政权,却丧失了诗与美。韩信的悲剧就在于,其长处为刘邦所用,其短处也被刘邦所察。刘邦利用他的长处,得了天下,而这天下为韩信带来的只是短暂的荣华;刘邦又利用了他对功名不舍的短处,使他丢了性命。读后令人深思不已。 老梁重点还原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决定性细节。一席鸿门宴,引发后人最多感叹的,是项羽放走刘邦——到底是妇识短见还是丈夫义举?主流看法多认为,项羽的确有妇人之仁,且不听臣言,刚愎自用,最终输给了刘邦,落得惨死乌江畔的结局。但事实上,在鸿门宴上,项羽还真是不能杀刘邦。因为即使项羽杀掉了刘邦,其军队也不可能轻易被项羽兼并,因为刘邦军中有不少秦人,而项羽自己刚刚因为怀疑降卒有二心而坑杀了20万秦人。当时对项羽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杀掉刘邦,而是赶紧利用自己在巨鹿之战中建立起来的威视,抓紧时间获取人心,建立霸业。 老梁还剖析了英雄与地痞相争中,地痞为什么会获胜,英雄为什么会惨死。项羽是楚国正宗的贵族后代,是力可扛鼎的西楚霸王;刘邦是沛县地痞,30多岁还是平头百姓一个。按理说,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英雄将地痞踩在脚下,可为何在此拼争中,两人的结局却如此不同?老梁说,需要矫正的首先是我们看世界的观点——在一场“单人与单人”的挑战中,英雄是必然会打败地痞的;在一场“团队对团队”的战争中,英雄与地痞的个人特征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筹划未来,如何运用人才,如何调动人马。读后,让人豁然开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连司马迁的《史记》也不例外。书中写到,司马迁写韩信当年忍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后,不仅没有杀掉侮辱自己的流氓,反而给了他中尉来做。而这样一折腾,不仅韩信得到了大度的名声,而且也证实了自己可封“万户侯”的远见。这种别样的报复,不得不说它们与司马迁本人的身世、感受紧密相连。《史记》中的项羽,也有司马迁的精髓寄托在里边,甚至可以说,项羽的身上有司马迁的影子。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文韬武略双全的帝王,而面对这样一个帝王,司马迁却过度描述他的过错,难免令人会对其下笔是否公正有质疑。从这一角度来说,读《史记》,其实就是在读司马迁。 读完全书,感觉文字轻松诙谐,故事前后呼应,与“老梁”系列节目风格一脉相承。讲历史,评过往,老梁抽丝剥茧,去伪存真。透过历史,让我们增强了面对现实的力量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