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春江》剧情比较简单:一名歌女(素卿)在红尘中与书生谢琨相识,欲结同心,相约在扬子江头相会。但日久未能见面,素卿疑心谢琨摘桃弃李,就寄居于栖霞庵等待。她妆扮成渔妇,乘一叶扁舟,沿江歌唱,抒发青楼歌女无限的伤心与感叹。莆仙戏《春江》歌词成于明朝,到清同治三年(1864年),已有完整的手抄本,其字词与至今流传莆仙民间的基本相同。从资料、民间艺人及黄宝珍老师演唱的词句相比较,完整的《春江》由“江儿水”、“端正好”、“江头全桂”、“犯集贤宾”、“白鹤子”、“犯苏州歌”、“包子调”、“南调驻云飞”、“小桃花”等九个曲牌谱成,以标逗计有125行(含尾声),以句韵计有68行。黄宝珍演唱的《春江》有“江头金桂”、“犯集贤宾”、“白鹤子”、“犯苏州歌”四个曲牌;民间艺人演唱的一般仅为“江头金桂”一曲。 莆仙城乡久唱不衰的《春江》是用“江头金桂”谱成的曲词(仅29行)。传闻本唱词为明代莆田进士柯潜所作,另一说是柯潜与另外二名进士集体合作。唱词典雅精粹,凝重深沉,基调悲怆幽怨,呈古诗词风格。单此一曲,就足见莆仙文献名邦文化之辉煌。唱词有多个版本,基本内容一致,只有个别文字差异。以下引用的是以黄宝珍演唱为主的《春江》曲(“江头金桂”):“论世上多少浮沉 贵贱清浊共悲欢/有一等全莲步步 玉佩姗姗/甘心坠落青楼间/想伊迷恋烟花/只图眼前富贵/朝云暮雨喜喜欢欢/岂知戚舞虞歌今何在/楚馆吴宫梦易阑/休夸目凝秋水 眉锁春山/髻挽巫山云一片/裙拖六幅湘江/长歌日吟 短舞兴酣/见许江中芙蓉斗冶艳/想来几度见红颜/奴此处自嗟自叹/恐虚度青春年少/枉教它月缺花残/惹得奴追思往事/泪洒千行/姿容反被姿容误/倾城粉黛总是空/万里烟云看不尽/孤舟只影有谁同/日落襟袖啼红泪/低头无语怨东风!” 如何解读《春江》,关系到本唱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从委婉苍凉的词意中,可以看出词作者对青楼歌女无限的同情与关注,因此,《春江》绝不仅是一种单纯的道德说教。不能用“甘心坠落”、“迷恋烟花”等表面词句去评判青楼歌女的无知与轻浮。从而把“烟花”的社会现象归罪于歌女。从“奴此处自嗟自叹”、“恐虚度青春年少”的感叹中,不难看出她并非自甘坠落,她还没有麻木,她的内心在痛苦地挣扎,她是封建社会制度的牺牲品!如果这样来解读,那么《春江》唱词大意是:世态纷纭,不同命运的人共同体验人生的悲欢。那青楼歌女表面看似甘心坠落、朝朝暮暮寻爱承欢。并不是她不知道戚夫人与虞姬欢乐的短暂,她也知道楚馆吴宫罗账内昏暗的残烛在风中摇红,一切都是暂时的。你看那江中冶艳的芙蓉,不日就如残荷枯叶。她思忖自己正值青春年少,害怕红颜转眼即逝。如那花开花谢、月圆月缺,生命由丰腴走向凋零。岁月给她编就了罗网,仅管有花容玉貌,反而更加贻误她的青春。天天泛舟江中,看不尽日日烟云,却不知何处是归程。她形单影孤,在烟波中漂泊,天底下还有谁能对她垂怜!晓风拭干了泪痕,残阳又送来新的孤零。咳!前路渺茫,如置身于云雾中。她不知所惜,伤心无奈,唯有用襟袖抹去辛酸的血泪;满怀悲郁,无处倾诉,只好低头默默埋怨起自己的命运…… 从不同的版本看,词句仅有四处差异:一、“长歌日吟,短舞兴酣”,有的见“日弄”、“人看”。依照前面歌女行为的铺呈,应取“日吟”、“兴酣”较妥,其词意才有对应之感。二、“见许江中芙蓉斗冶艳”,有的作“艳冶”,两者意思相同,都有用词习惯,如:唐郑怀古《赠柳氏妓》有“冶艳出神仙”句,北宋柳永《一寸金》词有“靓妆艳冶”句,但从押韵看,应当使用“冶艳”。三、“奴此处自嗟自叹”,有的作“只地”,因莆仙方言“只地”显得偏窄,在江中还是用“此处”较好。四、“日落襟袖啼红泪”,有的作“日落远岫”。从词句的意象看,似“日落远岫”有“啼红泪”的内涵,且字词较合理。为什么要保留“日落襟袖”之句式,从“江头全桂”的曲调看,曲牌为F调,四拍四,节奏为中板,演唱时“日落”二字为四拍,与后面的“襟袖”有了一定的距离空间(虽不太充足),不会产生“日落襟袖”之嫌;另一方面“襟袖”有拭泪之感,出于对经典唱词的敬畏,还是保留“襟袖”。其它稍有不同之处,则无庸赘述。 谈到《春江》唱词的时候,就自然联想到莆仙戏艺术家黄宝珍演唱的《春江》。黄宝珍从艺50多年,从青年到老年,不知《春江》唱过多少遍,她那超凡脱俗的风格和音腔,打动过许多人的心。他的《春江》有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版本,特别是她23岁时演唱的《春江》,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她那特有气质的迷人唱腔,用她娴熟的演唱技巧,加上深入的情感投放,准确的声腔音调把握,善于传情的意境表达,与和谐音乐意象的共同营造,达到了十分完美的统一,从而铸就了黄宝珍《春江》经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是赏识黄宝珍《春江》的最贴切的感受。23岁的黄全年龄,与剧中人物芳龄比较接近,无论是生理或心理因素都是最佳时期。黄宝珍有很好的艺术天赋和才能,有极具高雅的艺术审美素质,加上她自身的刻苦学习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追求艺术完美去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她能深入角色体会,将自身与角色融为一体,以其丰富的演唱技巧和声腔特色,以甘醇古典的韵味与真挚情感,将青楼歌女的幽怨与不幸从心灵深处传送出来。那情真意切、委婉清丽、回肠荡气的情感声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让听众久久不能忘怀。一曲《春江》,充分体现了黄宝珍的唱腔造脂与技巧,她对《春江》的独特演绎,闪烁着她耀眼的艺术才华。 《春江》的经典唱词,用黄宝珍的经典唱腔演唱,已成为艺术珍品,被莆仙戏的爱好者珍惜收藏。高雅的《春江》不愧是莆仙戏一颗璀灿的艺术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