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一生读书
【发布日期:2015-06-2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李福生】
    我虽然不是出生在书香门第,但与书的缘分却一点不比书香之家的子弟少。初识书本似乎就对它有一种天生的缘,喜欢翻、喜欢看,后来识字,就更是喜欢。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书,或许是因为书中有我不知道的新鲜事,有我没有接触过的形形色色的人,有我没有到过的地方。读的是书,看的却是世界。
    在那个人人学习毛著的年代,有书读是很奢侈的事,大部分家庭是没有藏书的,即使有,经过各次运动也所剩无几。我记得爷爷是个老中医,他不仅有很多的医书,而且有不少的中外名著、唐诗宋词等等,但在文革那时候都被抄家走了。
    母亲一生不识字,但她从小教育儿子,做人要诚实,要吃苦,更要读书,生活再艰难,也要供几个孩子读书,长大了要对国家有贡献。父亲过早离世,家中经济极端困难,母亲下班后再做手工、纺纱、开荒种菜等,用她瘦弱的身躯撑起这个家,生活再穷,也要让孩子们上学。母亲省吃俭用,用微薄的工资和打工赚来钱培养几个兄弟完成大学学业。
    记得我上中学时,正值“文革后期”, 那些年全国掀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高潮。“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要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这是著名的“五·七指示”,也是当时学校教育的教学纲领。学工学农学军以及到社会上去做好事已经成为当时学校的必修课,文化课除了学习《政治》、《工基》、《农基》、《语文》、《代数》、《几何》等,每学期都要花一定时间到厂区学工,下田间学农,进军营学军,学生更多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磨炼我们的革命意志。那些年,我们没有像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时间正经念书,书念得很少。
    尽管学校老师在特殊的年代里曾经以特殊的方式为我们启蒙,让我们用筋骨和体肤而不是概念去读懂社会,用心血和汗水而不是用公式去探索人生。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再和轻狂与虚荣结缘,质朴与务实是我们共同的性格,——这正是那些年学校老师给予我们最可宝贵的馈赠。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广阔天地炼红心。高中毕业生的我毅然选择上山下乡。到界外底的盐碱地上农耕劳作。知青生活是繁重而枯燥,我们与天斗、与地斗,饱尝那个时代所有的苦涩,分亨那个时代知识青年共同的遭遇。而最惬意的事情,莫不过于在那些个秋冬的夜晚,风从塞着报纸的窗户缝隙钻了进来,火苗摇曳,灯里昏暗。我很认真地读完了从家里带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唐诗三百首》、《中国近代史》等几本书,书里的故事和现实宛如两个世界两重天。有时,我真希望天一直这样黑下去,黑下去,不要天亮!这样就可以多看会儿书。知青中也有人带书来,大家就互相交换看着。有一次,我从另外一位知青手中传来一本《第二次握手》的手抄本,几个晚上,我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把它看完。那年月,书给我无形力量和文学积淀,打下了写作基础。
    当兵了,口袋里有了几元津贴费,每逢星期日,我都陷身新华书店里,上下多层、门类众多的书籍让我留连忘返。每次我在书店一呆就是半天,我还会选购几本好书返回,利用闲余时间看书“充电”。由于我能写会画,当兵几年,我被部队机关调去,当了几年大兵们羡慕的文化兵,在军营的文化建设上发挥作用,取得部队嘉奖。那些年,我所有的津贴费都用来买书。退伍了,带回的行囊里尽是书。
    回地方后,我分配在文化部门工作,我一边工作,一边利用时间坚持看书、绘画学习。有一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被辽宁省文化艺术大学录取,那年儿子刚出生不久,老婆上班,儿子没人带。回想当年只身一人前往东北求学,是真的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做出这个选择与决定。在岳父岳母的支持下,我离开老婆、孩子只身前往辽宁学习。其间,我用心学习,不懈努力。二年的艺术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渐渐对文化艺术有了愈来愈深的心灵感悟,对文化艺术有了新的认知、理解。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与定位。读书,让我获益匪浅,也受益终生。二年后,学业有成。
    艺术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做一个虔诚的学艺者,必须有新思想、新理念和独特个性,以及有对艺术最高境界的追求,才能在艺术海洋里自由翱翔。在单位从事专业宣传工作中,我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求索,在浮躁的繁华中坚守,在孤寂的坚守中求索,做一个处繁华而不争、于名利而不贪的纸笔世界的行者。间暇时候,我依然最喜欢逛书店买书,到地摊上淘书,家中有几大柜好书,任我在上面遨游……
    回眸人生旅程,阅读始终不曾放下,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书,成为一种习惯,阅读成为心的倚靠,正是在知识滋养之下,我才涉足笔耕,写了许多文章,有所进步,慢慢走上了写作之路。从此,我坚持笔耕不辍。这几年在许多报刊杂志发表不少散文随笔,那种成就感、满足感、幸福感一般人是无法感受到的。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我快到花甲之年,也学会了键盘操作,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了解到的还有很多诸如老年保健学、老年心理学、老年诗书画等等。读书,让我知道宽容豁达、厚德载物。我们幸运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年代,我们读了书,理应比我们的父辈更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我们理应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的儿孙们,改革开放来之不易,珍惜青春美好时光,加强学习,掌握知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在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里,读书写作已成为我业余的全部,那瓣瓣书香,那行行笔耕,总能让我嘴角上扬。因此,我要说,也是非要说的话那就是——读书真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