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用经典润泽生命
【发布日期:2015-07-11】 【来源:】 【阅读:次】【作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耳熟能详,说的是培养人才是百年基业,要有长远的打算,不能有短视行为。但在讲求效率,讲求速度的今天,在教育孩子“不能输于起跑线”的口号喊得满天响的今天,我们变得浮躁,变得急功近利,变得沉不下心来。我们教育孩子也讲求速效,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恨不得孩子一口吃成“胖子”,让还处在“幼苗”,还处在生根、长枝叶的阶段的孩子,就期待他们能硕果累累。这显然与育人之缓慢与不易,相违悖的。但我们缺乏耐心,教育评价就不看“幼苗”长势,不看根本,就数枝叶,就数结几枚“青涩的果子”,甚至还为那几片叶子,几枚青果而沾沾自喜呢!
    于是乎,以致学校“育人”沦为了“教书”,让学生埋进了“题海”之中,每天赶做没完没了的题目,天昏地暗地。教师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对学生“心灵”的培育,冷落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浸养。学校正教育走向“舍本求末”,培养出许许多多只有知识而没文化的人。这正是目前教育一大悲哀,也必将是社会的一大危机。
    我们没少见过一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教授、博导、高官等,他们高高在上,目空一切,颐指气使……面对他们,你能说他们有文化么?至多算是有“文”无“化”,拥有丰富知识罢了!还有一些人自以为是,口口声声称爱,却恋爱不成,就毁容、施暴,对待家人当私有财产,自己说了算,否则就动粗等。这类人即使拥有再高的知识水平,能让人感到是有文化,有素质的人么?现在流行的一句,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知识。因有知识的流氓,往往会比普通的流氓还要凶,他有知识,更懂得伪装,藏得更隐秘,更令人防不胜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见,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文化。其实,想拥有知识也容易,只要下点学习功夫就行。但想拥有文化,就不那么容易。
    文化是一种渗入人的骨髓,成为人的精神、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自然显现,体现出大多数人共同认可和遵循的思维办事方式、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以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简而言之,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其身上必然流露出的是我们社会的主流文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正需要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丰厚的文化来浸养。而这几千年的文明以及丰厚的文化蕴藏在哪里呢?主要蕴藏在一本本我们代代相传的经典作品里面。
    我们知道,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是经久不衰的万传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巴金说到阅读经典时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对此,钱理群先生说得更为透彻,他说:“读文学作品惟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的确,我们需要的正是经典作品来滋养我们的心灵,因为它会让我们变得更好。
    但面对灿如繁星、瀚如烟海的经典作品,我们该怎么选择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人民出版社应时而动,2014年7月组织编写出版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丛书,共18册,按年级分上下册,适合义务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该套丛书经过精挑细选,去芜存菁,分类汇聚,入选编目无不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反映伦理道德的观念,具有时代意义。文后还配以精准译注和专家导读,适宜学校家庭辅助教学、学生自学。
    可以相信本丛书出版,让孩子从小浸淫在经典阅读之中,让经典的品质早日渗透我们的血液,渗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从心底里散发出“经典”的气息。让我们不仅仅学识变得渊博,更让我们气质变得高雅,人格变得更为高尚。
    我更希望我们社会能不再那么浮躁,能静下心来,有足够的耐心来教育孩子,帮助孩子,静听花开的声音。让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品味经典,让经典润泽我们的生命,滋养我们的心灵。若那样的话,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为美好,我们也一定会活得更幸福!
    就让经典滋养我们的心灵吧!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