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虽然”与“但是”的对话
【发布日期:2015-10-24】 【来源:】 【阅读:次】【作者:刘建成】
    在汉语中,“虽然”与“但是”是一对好兄弟,常常相随相伴;在语法上表示转折关系。“虽然”往往带着“但是”一起走。不过,“但是”也常常独自独行,把“虽然”给甩掉了。于是,“虽然”就有意见了。一场争论由此而起。
    “虽然”:老弟,人们总是先点到了我的名字,然后才轮到你。你还是在我的后头呢。
    “但是”:不见得吧。例如:“桃花已经开了,虽然春天还没真正到来。”诸如这样的句子,常常将我省略了,并不是说人们不要我了。
    “虽然”:你干嘛常常甩掉我,把我看成可有可无的呢?
    “但是”:你得去问问大家。大家不是不喜欢你,而是将你隐藏起来。
    “虽然”:你也不一定受人欢迎的,甚至让人讨厌呢。不信请看以下场景:
    一个华灯齐上的夜晚,几个伙伴在兰溪畔拉呱闲聊,你一言我一语,天南地北。突然,有人提议:“接下去,大家交流能否不用‘但是’这个家伙,试试看?”伙伴们蛮以为这又何难?气氛即刻改变,冷场了许久。
     “你干嘛阻止大家的言论自由?”有个好友提出异议。
    “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请大家试试看,我们刚才过多地使用‘但是’……”
    接着,有个人开个话题:“你们看看,咱们的兰溪公园不是装扮得漂亮多啦?”有个伙伴马上开口:“确实变美了,只是溪水还是脏的。”另一个伙伴接着说:“是变美了!不过比起莆田和其他地方,还是落后了一大截。”
    (点评:和“但是”一词相似的还有“不过”、“只是”、“可是”、“却”、“而”以及“不足之处”之类的词语,可以替代,意思并没改变)。“但是”这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无论文字叙述还是在口头讲述,均频频出现,有时候要禁用真的还很难呢。接着,“虽然”又开口了。
    “虽然”:最近,我在《每周文摘》报上,看到了一则题为《有一个可怕的词叫“但是”》,说的就是你呢?
    “但是”:我有那么可怕吗?
    “虽然”:人家评论说,你出面得太多,人家听了不舒服。
    “但是”:此话怎讲?
    “虽然”:比如,“这个想法不错,但是难度很大。”再比如,“那个同志真的素质较高,但是很有傲气。”很可举出很多例子。你出现太多,不仅没有缓冲功能,会让人家觉得前头的铺垫是虚伪的,后面的问题表达觉得尖酸。
    “但是”(此时摸摸后脑勺):话是这样说的。可是……可是你怎么不将前后话语位置倒装起来,人家听了不就觉得舒服吗?
    “虽然”:怎么说呢?
    “但是”:就如你刚才说的,“这件事做起来虽然难度很大,但是想法不错嘛!”
    再比如,“那个同志虽然很有傲气,但是人家总体素质较高呢!”
    “虽然”:如此看来,你我还是可以互换的,只是口气有别罢了。
    “但是”:是的,就看你讲的是什么话。例如老师夸奖:“某某同学虽然个子小,但是他不甘落后呢。”例如“某某最近身体不舒,但是还坚持上班呢。”“某某工作量大,担子重,但是人家从来没计较过。”这不都是在夸奖人家吗?
    “虽然”:算啦!你之所以容易得罪人,就是喜欢批评人。老师鉴定的评语上写着刺眼的句子:“……但是有自满情绪。”“……但是有时迟到早退。”等等。后来教育改革,评语也改革了,通常将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婉转地写成诸如“希望今后虚心学习”、“希望更加遵守学校纪律”、“希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等等。这还不是把“但是”的句子改成“希望”的句子吗?听起来不就增加了舒服感吗?
    ……一场争论渐渐平息。
    结束语:民主生活会上,有的同志“帮助”别人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使用了好多“但是”,其实就是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党内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有些同志以为,太多的“但是”会让人满脸通红,过多的“但是”会让人家一时接受不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武器,过去常常使用,以后渐渐少用了,现在许多地方就不用了,这把“武器”生锈了。也许你也经历过,许多人摆出尖锐的“但是”,其时内心怎么样?“虽然……但是……”,这对关联词哲理性很强,反映了事物的一分为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事物任何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优势也有劣势,有疗效也有后遗症,有正面反映也有负面影响……“但是”这个词语并不可怕。在众多场合和重大事件中,这种句式恰恰表达了一种意志,一种气魄,一种客观全面看待世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请看下列的转折句子,认真领会中国人民的铿锵誓言。例如:
    “历史逐渐久远,但战争的幽灵从未走远。”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