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方方(土底) ”是画家杨清 青少年时代栖身乡野,肩荷锄头、手握画笔时文人雅士赐给他的外号,想不到这个小号就像吉祥符伴随着他走过了大半个旅程,使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乡下放牛娃一步一步迈向大学讲坛,成为一个桃李遍天下的美术教授和艺术导师。 三十多年前杨清方方(土底)还在乡下苦撑的时候,我有幸结识了他,那个时候他已是名噪一时的乡村画师,笔下的牡丹图成了众多书画爱好者和收藏人士喜爱的艺术品,作品流入了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地。“买画就买牡丹图,逢人犹说牡丹 方方(土底) ”,就是当时杨清 的真实写照。踏进大学讲坛之后,我与他见面的机会显得少了,但偶尔也能在电话或微信里叙叙旧谊。前些日子,他应邀回乡参加几场艺文盛事,闲暇时抽空同我见了一面,一杯清茶叙旧情,海阔天空话桑麻。寒暄一番之后,我们一同游览了海西红木殿堂——仙游古典工艺博览城和生态植物园,看到家乡沧桑巨变,杨教授双眼眯成一条线(圈内的人曾形容杨清 笑起来像一尊憨厚的弥勒佛,温暖直透人心)连声赞曰:“物换星移,今非昔比”。我们在植物园里拍了几帧照片后,他就匆匆揖别 ,赶赴钟山参加一个联谊活动。我不敢挽留,只得任其由之。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从他近年创作的作品中我隐约可以窥探到画家不平坦的心路历程,亦从中感受到他的人品力量和艺术修为。看到他的那些作品后,我顿感到视野辽阔,耳目一新,显然他的画路越来越宽广,除了主打牡丹之外,还涉及山水、人物、花鸟,题材丰富,章法多变,牡丹越画越有神韵,不但技法娴熟,神韵毕现,而且画卷里散漫着一股浓浓的书卷之气,这是读者诸君对画家最大的期盼,也是他数十年来契而不舍努力攻坚的结果。 杨清方方(土底)1957年出生在仙游县龙华镇的乡下,自幼爱好书画,1976年高中毕业后,正好赶上了“工农兵上大学”的末班车,他有幸走进浙江美术学院深造,毕业后一路高歌,风风火火投入绘画生涯。大学期间,他拜识了号称莆田“画坛三杰”之一的黄羲先生和仙游乡土画家张清岩,这对于他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谈到自己的绘画人生时,杨清 饱含感恩之情,眉飞色舞地说那也是机缘巧合,有一年他与朋友慕名来到仙门寺祈梦,恍惚中梦见自己挥舞大笔,醒来后求教主持释文明,文明法师闻声赞道:“好!好!好!这是笔尾开花!”至今他总算明白了 “笔尾开花”是什么寓意,也许就是仙人开示他这辈子就老老实实做个“牡丹君”,不遗余力地为人间广种“富贵花”。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象征繁荣昌盛、富贵吉祥。自那以后杨清 更加专心致志,以“画不惊人誓不休”的坚强信念醉心于国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以画养画,乐此不疲。1995年他的一幅国画《富无到顶 虚心进步》选送参加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书画摄影艺术大展荣获了一等奖,展出期间荣幸地被总设计师邓小平盯上了,邓公欣赏之后赞叹有加,这使他备受鼓舞,从此起咬定画坛不放松,誓将牡丹播万家。展览结束后这幅牡丹画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成了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杨清方方(土底)现为仰恩大学书画艺术研究室主任,美术教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洛江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莆田市民盟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他笔下的牡丹画意境清新,浑厚深沉,用笔遒劲酣畅,墨色淋漓秀润,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将牡丹花的富丽堂皇与王者之气融会贯通,画面生动,形神兼备,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作品呈现出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透射出一种强烈的艺术生命感染力。青年油画师林明英第一眼看到杨清 的牡丹图后就被那美丽的画卷吸怔住了,她说到虽然我不大懂得国画,但是他的色彩鲜艳丰富,笔法泼辣,潇洒流畅,磅礴大气,实在是令人赞不绝口。 杨清方方(土底)的主要作品有《祖国之春》、《鹤白松青太阳红》、《瑶台雄姿》、《百美浴春图》、《四大名胜》、《大富贵》等,其作品与论文多次在福建文化报、福建日报、中国书画报以及台港新马湾等报刊发表,先后被收录于《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世界艺术家人才纪录大全》、《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家人事部出版的《中国专家大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等书。近年来他还创作完成100幅“牡丹花百态图”,构图精巧,设色清新,意境通透,清韵自具,落款、用色、用墨,各呈异彩。同时,他还为泉州市仙公山风景区精心创作了《九仙传奇》连环画,受到了各界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