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孝与廉的真诚表白
——柯潜《送士华兄还柯山二首》诗赏析
【发布日期:2015-10-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王元凤 王春火】
    柯潜(1423—1473),字孟时,号竹岩,莆田柯山(今莆田市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明景泰二年(1451)高中状元,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
    柯潜一生诗作并不是很多,据他的后代所整理编辑的《柯竹岩集》,一共只有214首诗作,其中有送行诗、题画诗、游览诗、即景诗等等,送行诗占了48首,占诗作总数的五分之一多,《送士华兄还柯山》就是其中的两首,这两首都是七言律诗。柯士华是柯潜的同宗兄弟。在《柯竹岩集》中收有《题士华兄竹》、《次韵寄题士华兄别墅》、《舟次桐江柬士华兄》以及《送士华兄还柯山二首》等诗作。从这些诗作看,柯潜与这位同宗兄弟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
    在赏析《送士华兄还柯山二首》之前,让我们共同来拜读一下这两首诗吧!
           其一
  袅袅东风吹柳枝,
  宦情乡思两堪悲。
  谁知驻马分襟处,
  不似连床听雨时。
  祖席共倾官市酒,
  行囊满载翰林诗。
  无金堪寄为亲寿,
  只报平安慰远思。
          其二
  好是同宗两弟兄,
  相将万里上神京。
  东风又踏来时路,
  夜雨常关别后情。
  船载滩声过剑浦,
  山连海色见莆城。
  故园父老如相问,
  为道冰衔彻底清。
    反复吟咏这两首诗,一股浓浓的情如甘泉一般喷涌而出!首先是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在他们哥俩“驻马分襟处”——即将分手告别的地方,诗人不禁想起他们俩“连床听雨”的情景,而今士华兄就要离开自己,回到远隔千山万水的莆田柯山老家,今后何时才能再相见呢?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这些年来,自己的仕途也不是太顺。他曾有三次入阁做官的机会,都与自己失之交臂。第一次是在明英宗天顺六年,翰林文学之臣吕原去世,内阁大臣李贤极力推荐柯潜作为继任人,皇帝都已答应了,竟然没有任用。第二次是明宪宗成化二年十二月,皇帝命令吏部官员推荐人选。吏部尚书王翔推荐柯潜,名单都报上去了,结果还是没有被任用。第三次是在明宪宗成化四年二月,当时的礼部左侍郎职位空缺,吏部推荐了两位人选,一位是四川眉山的万先生,一位是柯潜,这两位都是当时翰林院里最具实力的人选,这一次柯潜仍然没有被任用。仕途上的连连失意,能不“堪悲”吗?这种悲哀与无奈之情在诗人所写的《闺情二首》之一和《题沈晖进士图》中体现得相当充分。《闺情》写道:“深院无人独掩门,一庭花雨弄黄昏,锦机织就相思字,半是愁情半泪痕。”《题沈晖进士图》写道:“云满青山水满溪,寻芳人在板桥西。江南佳景依稀似,只欠春风一马蹄。”柯潜甚至连做梦都想跳出翰林窟,他在《夜梦家中盆梅盛开》一诗中写道:“盆石蟠梅旧日栽,一枝仿佛梦中开。觉来迷却江南路,独带寒香两袖回。”何其失落与无奈呀!所以,尽管此时此刻“袅袅东风”吹拂着那些娇嫩的“柳枝”是那样的婀娜多姿,诗人也无心欣赏,只是一味的与士华兄“共倾官市酒”,将满腹的哀怨都化作“翰林诗”,装进满满的“行囊”。哦,对了,士华兄要回老家柯山,是不是该寄点钱给父母亲。诗人与士华兄喝着酒,突然想起这事儿。可惜呀!惭愧呀!诗人虽然在翰林院为官多年,但手头仍无多少积蓄,没有太多的钱寄给双亲以颐养天年。为什么柯潜为官多年,仍然落个“无金堪寄为亲寿”的地步呢?这是因为柯潜一向严于律己,甘于清贫的缘故。他在《送编修黄仲昭赴湘潭知县》一诗中这样诫勉黄仲昭:“感兹恩宠蕃,报德安可迟。”“重念湖湘民,连岁遭困饥。”“去就奚足论,所贵心不移。最哉保终节,庶以慰我思。”他在《送仲弟邦纪任通州学正》一诗中这样诫勉邦纪:“慎勿嗜粱肉,饮水足忘饥。朂哉继前哲,庶以慰我思。”他在《送行人司政邵震使安南》一诗中诫勉邵震:“珍重平生清苦节,莫将薏苡载归囊。”他在《送钱学士使安南二首》中写道:“不遣归囊添薏苡,从来心事玉壶清。”柯潜是这样诫勉他人,也是这样诫勉自己的。所以,诗人只好请士华兄转告双亲,儿子在朝为官都平平安安,请二老不必挂念!这里体现了诗人的一种实实在在的思亲孝亲之情。
    在《送士华兄还柯山》的第二首诗里,诗人着重写了与士华兄的“别后情”。士华兄乘着东风,踏上来时路远去了,诗人心里仍然万般牵挂着,常常在雨夜里暗暗计算着士华兄回家的行程。“夜里常关别后情”,这“常关”二字凸显着诗人缠绵不绝的对亲人远去的万般牵挂的情怀。“船载滩声过剑浦,山连海色见莆城。”诗人从听觉与视觉两个角度,有声有色地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士华兄踏上归途的情景:转过这个沙滩,这船该到南平了;转过这座山,看见远处的湛蓝的海色,就该看到老家莆田城了。读了这些优美的诗句,仿佛也把我们领上归途,把我们思乡之情一下子被勾了出来!到了家乡,父老乡亲们如果问起我柯某人在外是不是做一个清官,士华兄可以告诉他们:我柯某人在任上象一块晶莹剔透的冰似的,透底的清廉!
    以上这两首诗,可以说是一支孝与廉的交响曲。如果说,第一首诗是由诗人在送同宗兄弟士华返还莆田柯山老家所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未能寄去更多的钱给双亲以颐养天年所产生的深深的欠疚之情,表达的是一种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一个“孝”字,那么,诗人设想士华兄回到故园柯山时,父老乡亲向他打听诗人(作者)在京为官是否清正,诗人让士华兄转告乡亲们,你们不必担心,柯某人在朝为官清廉得很,冰清玉洁一般,表达的是一种显露在外的一个“廉”字。为什么“孝”字要“隐性”表达而“廉”字却要“显性”表达呢?这是因为,彼时柯潜并不在父母身边,不能亲身侍奉二老,心里有一种深深的欠疚,而在朝为官则是一种过去和现在的行为,诗人能甘于清贫、严格自律,已经做到了“冰衔彻底清”。柯潜的这种“孝”与“廉”的高尚品格,在中国古代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对于现如今的国家公务员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和认真学习的楷模。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