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一本彰显乡土文化魅力的书
——读林闻功《莆仙典故歌谣熟语辑》
【发布日期:2016-02-27】 【来源:】 【阅读:次】【作者:吴永坤】
去年金秋时节,我市2015年“社科普及周”及“六进基层百村行”启动,我下基层结合调查城乡民众阅读状况,先后到过海岛的湄州、南日,平原的榜头、黄石,山区的新县、度尾等,发现文化站、农民书屋中,高频率地出现红色封面的《莆仙典故歌谣熟语辑》。度尾圣山一位戴眼镜的吴姓老人指着书说:“这本书,是乡音的聚同,理智的绽放,乡言的震撼,也是作者善举的呈现”。陪同下乡的镇文化站干部接着说:“中央指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本书可以说正是国家新时期这一精神的产物”。
  下乡课题调查回城后,我特地找来这本林闻功先生编纂的《莆仙典故歌谣熟语辑》,仔细拜读,果名不虚传,爱不释手。作者立足莆仙本土,撰写“文献名邦”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之页,实是一本以莆仙典故、歌谣和熟语传递正能量的好读本。该书籍沙里淘金,章章节节,映衬着大千世界,大到治国安邦,小到处事为人,其内容广,适用性强。我反复翻读这本书后,掩卷而思,意犹未尽,觉得该书有四个突出点:
  来自民间   耳熟能详该书选编的典故等内容均来自民间,既耳熟能详,又语意深邃,可以说是莆仙最基层黎民百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众文学。妈祖《窥井得符》等人物典故,《未有兴化,先有广化》等地名典故,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等文教典故,《二十四精困城门坎》等生活典故,《米糠思妻》等戏剧典故,计各类典故70多个,《驶牛厮答》等歌谣70多首,“桥兜桥下水,流入悄无声,流出哗啦啦”等谚语700多条,都是人们经常爱说、爱听、爱议、爱传的。正如清华、北大学子最爱读的《中华典故常识》一书所道:“所谓典故……包括历史记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俗掌故、寓言逸闻,以及流传下来的古书成句等”。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是世代流传和不断实践、提炼,并完善的,它贴近生活,妙趣横生,所以人们就喜爱,喜闻乐见,津津乐道。
  最近,城厢沟头小学的江老师还告诉笔者,她曾把《湄洲日报》转登该书中的《雨落仙游东西乡,水归莆田南北洋》、《析“官拜盖露亭且止”》等特地剪贴收藏起来,说明读者实有好感,才成爱好。
  文化魅力  激励后裔该书选进郑露兄弟“开莆来学”、立德兴教;蔡襄励精图治、高风亮节;钱四娘慷慨解囊、修陂治水;郑樵刻苦治学、笔耕不辍;郑纪关心民瘼,为民减赋等事迹都经久流传、感人至深,其精神都十分可贵,故能千载有馨,流芳百世。而所选进的莆仙戏典故《秦桧毒、秦桧姆(妻)复厄(更)毒》、《陈世美阿舅,一去没回来》等贪官歹徒的丑行,只能是千载唾弃,遗臭万年。两者真善美与假丑恶鲜明对比,泾渭分明,让人一目了然。这就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见贤思齐,以正压邪,接好我们华夏民族正能量的“接力棒”,从而弘扬正气,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也增强自身防腐抗病毒能力,从而健康成长。
  发人深思  学有榜样作者以传说的掌故,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场景,既激发读者兴趣,又把相关的知识叙述得眉清目秀,让人过目不忘。如该书选编的柯潜《聪明花开》栩栩如生,让人看到一个未开窍少儿的迟钝憨态,但经老师精心教导和自己刻苦努力,终于“冰消雪化”、触景生情,茅塞顿开,高中状元。这启迪人们:“只能用发展眼光看待小孩,只能用勤奋二字,换取天才,只能用实践的汗水,浇得聪明花开。”如此篇末画龙点睛,可谓入木三分。余味无穷。
  又如书中选编岳正“三年知府建九桥”称颂他来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品行。岳正原籍北京通县,少时勤学,明正统十三年,考上进士,名列第三,为探花。登上仕途,坎坎坷坷,宁折不弯。1465年,他44岁奉命来兴化任知府。千里迢迢,一到任,就深入民间,为民办实事。古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他却“三年任知府,九座利民桥”。黑白对比,衬其高风亮节,使其更为可敬。兴化人对其感恩之极,就以“岳公”为桥名和村名,直沿用至今。可是当年世道腐恶,他又遭地方土豪劣绅诬告逼辞。归乡后家道寒碜。正说明其爱民、为民、清政、廉洁,苍天可鉴。在其逝前一年,兴化人已在莆城小西湖旁立祠纪念,榜称“名德殊勋”。可见,人民还是最公道。我想,当官者不管是本地人或外地人,只要是清官、实实在在为民办好事实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其终扬名后世,彪炳千秋。
  信息提升  增识益智正如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典故》所述:“典故顾名思义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它是浓缩的历史、智慧的源泉,它和熟语歌谣一样,同是语言的精华。其中蕴涵着多姿多彩的文化信息,凝聚了人民大众的生活智慧、劳动经验、社会习俗和情感体验。所以读这类典故,既能勾起人们对以往生活场景、经历的回眸,又能温故知新或再认识这些独特的文化来源出处含义,思其哲理寓味,启其人生教益。
  俗云“好书就像好朋友”,它给人以有情、有助和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莆仙典故歌谣熟语辑》即是一本彰显乡土传统文化魅力的读物,其形象生动、形式多样,含蓄风雅,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大有裨益,也有助说话或作文,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让那有限的语言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内涵,留下未尽的韵味和激越的情趣。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年近八秩的林闻功老先生辛勤笔耕的心灵志向和文笔造诣;其精深的构思和流畅的语言融为一体,故本书不愧为卓然之作。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