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浩瀚诗歌吟壶兰
——《莆风清籁集》简析
【发布日期:2016-04-21】 【来源:】 【阅读:次】【作者:郭大卫】
    一部被历史尘封几百年的皇皇巨著之莆田诗歌集,终于在盛世的年代重新出版面世。这是无数莆田人盼望已久的大型文学诗歌集,也是无数学人心仪已久的一部鸿篇巨作——自唐至清乾隆的莆阳一地文学总集《莆风清籁集》。其原作本为邑人举人、官至兰州知府郑王臣编纂的60卷诗歌汇集,共收录历代诗歌3000余首,诗人1900多人,可谓卷帙浩繁,不同凡响,无疑是一项浩大而又繁重的文化工程。然而,秀屿区地方志主任林煌柏先生,不畏唯艰,不辞劳累,废寝忘食,痴迷在这复杂而厚重的古籍文献堆里,阅读、校订、整理,并反复校对核实,将这200多万言木刻雕版印刷典籍,一个字一个字地搬到计算机里,再行校勘。以严谨的治学精神,攻坚克难的毅力,特别是难检字、异体字的辨识。他何苦费尽心机,投入如许的精力于古文献的整理、校勘工作,显然,他是出于对莆田地方文化的热爱之情,对古典文学的诚挚之爱慕。他节衣缩食,多方筹集资金,出版了这部属于莆阳一郡的历代诗歌总集——莆田的“诗经”,当然亦是对《莆风清籁集》编纂者郑王臣的一片尊崇与迷恋。这一举措本身是一项古代文化的抢救、历史的复原,继承了郑王臣的文学构筑成果之遗愿。
    纵观诗集,窥见到郑王臣先生的收录编辑体例,摹仿元好问《中州集》作法。全集以诗系人,以人系传。其作品既有诗人的代表作,也有借诗以存其人的意图。既有每位作者的小传简介,又有简短精炼的品评,并且每每附以《兰陔诗话》概括性评点。郑氏以真知灼见及独特的文学及历史的眼光,评析诗作的风格特点及意蕴真谛。让读者在欣赏诗文的声韵、领略作品的艺术韵味之中,发生共鸣的同时,再赏读到编者的简析,达到意外的一种享受。那诗作皆经过郑王臣的精心挑选,广录莆田历代诗歌,求全图备。陈衍《石遗宝书录》云:“是集名‘莆风’,专采莆田人诗,自唐迄清,自仕宦至外方闺秀以及集句、天名子、石刻、谶语、杂谣、神异、鬼物。”被遴选者既有当时诗坛高手(如黄滔、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亦有民间布衣;既有公卿将军,亦有无名寒士;既有僧尼道士,亦有青衣无名者;另有命妇闺秀、幼儿童子,举凡三教九流,不论性别及身份高低,只要佳诗美句皆可入录。诗集题材丰富多彩,有写个人悲欢离合之作,又不乏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佳作,尤其是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诗句,字里行间,蕴藏着深邃的思想感情。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也有以景抒怀,歌颂社会的太平盛世,赞美自然风光,表达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愫。但很少有直接写人的诗作,总是暗喻或借喻某种事物来反映思想观点及主观理想。例如卷首的“开莆来学”者郑露《彻云涧》五绝诗:“延绵不可穷,寒光彻云际,落石蚤雷鸣,溅空春雨细。”字面上是写景诗句,描绘出一幅大自然美丽景致,但重在“雷鸣”、“雨细”的反响作用。诗人的某种情思,隐约诉说出瞬间对自然景物的反应。那“落石”、“溅空”,也许是作者一时情感冲动,迸射出见景欲动、触物惊心的感叹与躁动,表达出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再如林藻的《晚泊鄞阳》一首,作品既写景观,又写静物,更多的是表达作者心境。诗云:“孤帆高接鄞阳城,万顷清流一应声,青鬓初随衰竹谢,白云还傍故山行。梦中美酒酬枚乘,江上秋风属屈平,愧我一生潦倒甚,全无佳句答长庚。”
    翁承赞的写景作品,借景抒怀,情真意切,字简意丰,如《题壶山》诗:“井色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留白,日上海波红。”蔡襄的诗作形神兼备,表面上是描写景物,实则抒发情感,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哲理。如《四月池上》诗:“风下平池水晕开,池边露坐水风来。草香苒苒生吟席,云影飞飞度酒杯,荷叶偶成双翠益,荔枝才似小青梅,人闲物静两相得,月色苍凉始肯回。”一代史学家郑樵的诗文,每每借景抒情,形象生动,寓意精深,以真挚之感描绘出一幅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如《谷城山松隐岩》七律:“青嶂回环画屏倚,晴窗倒入春湖水。村村丛树绿于蓝,历历行人去如蚁,新秧未插水田平,高低麦陇相纵横,黄昏倦客忘归去,孤月亭亭云外生。”元代名诗人郭完的《兰》五绝诗,寥寥数言,写出了兰花高洁、幽雅、坚贞的精神品性。诗曰:“澄浦生苍玉,幽蕤得露多,采芳将有赠,不奈远人何。”被宋高宗帝御赐为三孝子之一的郭道卿,以真情实感,抒写对生母的无限哀思。譬如《乱石谒母墓》一诗:“欲从泉下拜遗音,乱草及春零露侵。一坏荒山终岁土,百年贫子此生心,悲风动树嗟无死,高屺望云冻不沉,自是余生多积戾,墓前带甲未全禁。”读后催人泪下,悲痛欲绝。
    诗集里有许许多多题画诗,诸如题《牧牛图》《右山场图》《题山水图》《题翰林赠别卷送陈师召》等等,也有题写寺庵宫观或莆田名胜古迹,也有写外地的题材,如卢沟桥、燕山、庐山、湘江、乌江、武夷山,抑或有金陵、长沙、九江、潮州、泉州……往往以描写地方风貌,寄赠友人、恩师或亲人,表达一种亲切的思念、留恋、追慕之情。有的诗人摹仿诗仙李白,创作了《将进酒》诗,颇有其独特的情调和意趣,可与大名人诗作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的诗以季节或自然购物来生发情感,吟诗赋辞,表达心中的鲜明的爱憎与美好的愿望,大集子广收博采,每每有感怀、寄情、怀古、次韵、偶题、杂感、杂咏、有怀、即事……不胜枚举,占了相当的份量。的确是一部莆田历史文学的亮丽风景线。也有长诗创作,表达了更为丰富的人性理念和思想情操。
    不难看出,《莆风清籁集》是一部反映莆田自唐至清文学发展轨迹,客观地反映了莆田历史文化的辉煌,也是莆田历史的痕迹。同时也可以看出吾莆一方人文关怀,学风的鼎盛,文化的发达之端倪。另外,在郑王臣集子中的《兰陔诗话》里,又看到诗人们诗集问世情况。由此,让人更清楚地看到莆田古代文学事业的繁荣——“文献名邦”的一个有力的佐证。林煌柏先生就是看到个中的意义,引发兴趣热情,从而负起历史的使命感、责任感,勇担重任,不辱使命,完成这一浩大的文学历史文献典籍的出版工程,委实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