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仙游气候方言俗语
【发布日期:2016-04-28】 【来源:】 【阅读:次】【作者:刘建成】

  仙游气候方言俗语,大量反映的是仙游本土的气候变化情况以及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仙游气候方言俗语丰富,生动形象,体现了人与自然、农作物和气候、节气与天气之间的密切关系。仙游南北长63千米,东西宽49千米,有平原、山区、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季风进退明显,雨季、干季显着;夏长不酷热,冬短少严寒,一年四季分明。仙游境内气候变化复杂多样,常有东乡晴而无雨,西乡却阴云密布、大雨倾盆的自然现象。千百年来,仙游百姓对天气的观察总结,逐步形成俗语流传至今。这些俗语,大多体现在风霜雨雪、冷热寒暑变化情况与农事结合的情况。随着全球性气候的变化,有些俗语,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的现象,尚待进一步验证。(注:以下例子中较为通俗的则略去多余的解释)。
  ▲ 春天孩儿脸:比喻春天气候多变。
  ▲ 春雨贵如油:(略)。
  ▲ 白露雨“去伍”(方言:回家):指白露过后,雨量逐减。
  ▲ 乌云入“瓦溪”(方言:银河),“西北”(雷雨)十八个:指夜之银河,如被乌云遮住,有雷雨迹象。
  ▲ 月晕日晒,日晕雨滴:如晚上月晕则无雨;白天日晕则有雨。
  ▲ “布田”(插秧)寒,耙草“抖”:指寒流往往会延续到春耕后很长一段时间。
  ▲ “六月天”(夏天)狗喝水:天气极热,可能会下雨。
  ▲ 白露一重布,中秋灶下giu(龟缩):白露节气,天气趋冷,须多穿件衣服;待到中秋,天气更冷了(旧时因贫穷,御寒则躲在锅灶下取暖)。
  ▲ 西北雨大落(下)快晴:指雷阵雨来得大,停得也快。
  ▲ 西北雨,不过路:指某些地方的雷阵雨范围不大。
  ▲ 芒种夏至,屎拉门里:指芒种和夏至节气之间雨水多,出行不便(旧时乡村的粪坑均在野外)。
  ▲ 芒种夏至,满山捡“刺”(荆棘):指芒种夏至节气多雨,无柴烧火,须上山捡荆棘。
  ▲ 没吃“五日节”粽,破棉袄不肯放(脱):指端午节前气温尚低,御寒衣物暂不收藏。
  ▲ 惊蛰春分,种子蛮扔:指惊蛰至春分期间是播种的大好时机。
  ▲ 青蛙叫得稠,大雨将临头:青蛙不停的鸣叫是下大雨的预兆(通常指夏季)。
  ▲ 暗(黄昏)雨投暝(晚上),会下不晴:指黄昏起下雨,通常整个晚上都有雨。
  ▲ 芒种下雨火烧溪,夏至下雨烂草鞋;或:芒种日下雨干旱,夏至日下雨久雨难晴。(流行石苍地带):(略)。
  ▲ 山雾雨,溪雾晴:山头有雾会下雨,溪面有雾是晴天。
  ▲ 东虹晴,西虹雨:东边出彩虹天晴,西边出彩虹下雨。
  ▲ 久晴见雾雨,久雨见雾晴:久晴有雾,是下雨的征兆;久雨有雾,是晴天的征兆。
  ▲ 雷打惊蛰前,有水耙早田;雷打惊蛰后,挑水去种豆:指惊蛰前后打雷,判断下雨情况。
  ▲ (台风)回南不转西(北雨),三日就再来:台风后如无雷阵雨(即西北雨),台风会再次光顾。
  ▲ 大暑“北风”做不成:指大暑节气无台风。
  ▲ 溪口(榜头南溪村)下雨不过溪,马尾(天马山)后一黑雨就来:(单指榜头地区)。
  ▲ 燕子飞满天,明日会晴天;燕子飞满路,明日会下雨:从燕子飞的高度判断晴雨。
  ▲ 九秋处暑,热死老鼠:立秋过后,天气还热。
  ▲ 冬至月头,霜雪“年关兜”(春节前几天);冬至月当中,无雪共无霜;冬至月尾,霜雪正二月:指每年冬至所处的时间不同(该指农历),春节前后气温也不同。
  ▲ 初三、十八晴,直晴到年关:根据农历12月初三和十八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判断春节前的晴天情况(说明:据笔者坚持常年日记中的天气记载,某些年头未必如此)。
  ▲ 春之东风,雨下“叮当”:春季刮东风,通常会下雨。
  ▲ 春(立春)寒春(春季)不寒:说明立春后天气时冷时热,不稳定。
  ▲ 盼“财主”(方言:指家庭富裕)的无(无法),盼晴天的有:反映过往年代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属于引申义)。
  ▲ 雨落四山,水归大海:往往比喻责任归咎。
  ……

    仙游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气候俗语,有的适用范围广,有的仅适合本土甚至本乡镇的自然现象。由于地理位置差别,东西乡的气候现象也有所差别,沿海与山区、沿海与平原、东部山区与西部山区也有差异。希望广大热心于乡土文化研究的同志注意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为我们县政府编纂仙游地方志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