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条河,名叫木兰溪。她源于仙游县西苑乡仙西村海拔750米的黄坑,像自然界造化所有河流一样,她起初只是在一些荒山野岭间涓涓而流,然后带着叮当的山泉,洋溢着芬芳的山风而来,流贯人烟稠密的莆阳大地,奔向涵江三江口回归大海。 木兰溪流经不同的地段,因大小浪花不停的拨弄,她的歌声音色变化无穷,既有汹涌澎湃的黄河大合唱的雄伟气魄,又有清泉石上流的沁人心肺的轻音乐。 木兰溪不仅以她那清醇甘甜哺育着莆仙儿女,以她常年倒映着雄伟壮丽的壶山和兰桥,青葱美妙的龙眼林和荔枝林而被文献名邦的人民深情地称为母亲河;还以她那闽中独秀的风景和优美的歌唱而被先人赞曰:“绘之为图,书之为父,呤之为诗”。明代尚书郑纪也曾对木兰溪的秀丽风光情有独钟而在回乡省亲时,特邀友人泛舟木兰溪之上,扬帆击揖,吹箫饮酒,并以《泛舟木兰溪》为题作诗曰:“白发投簪爱胜游,片帆摇漾出沙洲。鸢飞鱼跃随双棹,云影天空共一舟。竹几平铺时劝饮,逢窗半启漫赓酬。醉归不觉春山暮,犹载斜阳任水流。”该诗一直流传至今。 千百年来,木兰溪总是流淌着,没有干涸,没有绝望,即使徘徊,也没有改变方向。那不息的木兰溪水日日夜夜都在叙述着母亲河的传奇和博大的哺育之恩,关注着莆阳大地的沧桑变化。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无不凝聚着那厚重的母爱。它载着家乡人民的悲欢,也载着家乡人民的希望;他系着生命的衰哀,也系着生命的更新。 全市人民都喜欢她,市志上也载有她。 忆往昔,人们提起她,更多的是初夏的时节。她浅浅的河床和弯弯的河道,往往经不住雨季的瀑涨,当泥沙俱下的山洪浸过她芳草萋萋的岸,给沿岸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害。为此,曾几何时,美丽的木兰溪也被作为一种天难成为无法争辩的弱点。 如今,木兰溪已经褪去了历史的风尘,变得楚楚动人。行走在芳草与野花簇拥的长岸,我依稀听见了木兰溪甜甜的水声,看见了木兰溪柔柔的波浪,仿佛木兰溪正在抒写美丽的诗篇、正在嘹亮歌唱。呵,大禹的后裔、勤劳的莆仙人民已经赋予了她坚实的堤坝、赋予了她青春的容颜。木兰溪已经抖擞精神,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如诗如画是她修饰一新的姿容;可歌可泣的是莆仙人民参与综合整治的动人故事;到此散步、乘凉、晨练是居民们新的节目。清清的木兰溪水用她的声音刚柔浓淡和力度强弱的变化,生动地勾勒生活的沧桑岁月和人间的欢乐与悲哀,诉说着今天的美好与明朝的追求。 清晨,走在蓝天如洗、阳光遍地、两岸青翠、繁花似锦的兰溪公园,河水香香的,笑声甜甜的,公园四周的气息也带着温馨的、醉人的芳芬。听着步香拾翠的游人发出的啧啧的惊奇声,使我顿悟到,今日的木兰溪新貌,乃是几代人梦中的仙境呵……。在公园的大桥上,我亲眼看见一位年近八旬的回内地探亲观光的海外侨胞,眼含泪光,指指点点,他喃喃地感概着历史的变迁和木兰溪的新貌,让人触摸着一种美丽与幸福。站在鲜花玉带紧紧拥抱的木兰溪畔,我欣赏着风情万种、魅力四射的母亲河,心中涌动着许多礼赞的词汇。 夜幕降临,静静缓流的木兰溪,在绿茵和鲜花的怀抱里,显得有些迷离酣睡了。河风使涟漪魔术般地将两岸建筑物上的各型彩灯的倒影幻化出满河缤纷,真可谓“素裹一江红装,彩照百幢高楼”,让你享受“光侵履色逼人衣”的良辰美景。游人们漫步在彩灯的光影中,个个神采奕奕,心欢意畅。一对对情意绵绵的恋人或相依相偎或凭栏远眺;金婚银婚的老伴,尽情地随着母亲河的歌唱倾吐肺腑之言。啊,这满江粉水锦流,不就是母亲河为宜居港城的建设而锦上添花、放声歌唱么?随着未来莆仙经济的飞速发展,不知她又要涌出多少抒怀的情歌、倾泻几许豪情的感慨?恍惚间,我好像听到了河心处和星空间的一句母亲般的亲切问候,还有河水一样的笑声,还有广宇中风一样的吟唱…… 啊!眼前的木兰溪,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她的风光之美、之奇,一时半会儿怎能描得完、绘得尽?好在当今有众多的文献名邦的儿女们正在尽心尽责、时时刻刻爱着她、护着她;在千方百计、齐心协力地打扮她、描绘她,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木兰溪将会变得更加瑰丽多姿、更加芳名远扬,成为莆阳大地的一道崭新的、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