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学大师陈忠实今年暮春时节驾鹤西去,给文坛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和深深的遗憾。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两本陈忠实先生的作品,一个是极具影响的《白鹿原》,一个是基本被人们遗忘的《蓝袍先生》。我觉得,人们应该给《蓝袍先生》应有的重视,它是《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最重要也最成功的小说,是《白鹿原》的先声。 《蓝袍先生》这本书的主人公从小接受私塾教育,写得一手好字,古文功底深厚,只是他父亲所传授的“君子慎独”“修身养性”等保守思想已经深深影响他的思想。他顶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一名私塾教师。又被动的接受了父亲做主给他娶的媳妇。在被推荐上新式师范学校后他的八字步、蓝布长袍和满口的之乎者也令同学们嘲笑不已,22岁的他几乎想要退学的时候,他的同桌——一位女同学劝说了他,并带动他走出自我封闭的阴影。他们彼此产生了感情,但是美好的时光总是走的匆匆,毕业前夕,由于他父亲的以死相逼,他撤回了向法院提出的离婚申请。他回乡下教书时,又受到身为校长的同学的背地陷害,被打成右派。做了学校的的一名工人。从此在慎独的思想左右下,他自我折磨,自甘下贱,以屈辱的方式迎合任何人,唯唯诺诺,重新封闭了自己。20多年后拨乱反正,他们那一届的同学举行聚会,他和那个女同学再次见面,这次,那个女同学不再有劝说的念头,只是感慨的说:我感到那个蓝袍又穿在你的身上了。 蓝袍先生是中国乡村旧式知识分子的缩影,他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又见识了新式的学堂教育,因此他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分裂的,他的痛苦也是整个社会转型期的文人的痛苦。小说是一曲耕读文明的悠长挽歌,也为我们的人文重构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寻根资源。 这篇小说里,还有一个人物,我觉得形象也很值得玩味:徐慎行的老婆。她貌丑胆小,公公看中的是她的老实与丑陋,娶这个媳妇既可以达到让儿子成家的目的,又可是避免其“耽于美色”。她总是战战兢兢,对丈夫只敢称“先生”,两人独处之时也十分拘谨。文革风暴来之后,她反而变成了母老虎,在村里吵吵嚷嚷要离婚。徐慎行带她去办手续,她却失踪了,最后出现了:“离婚?我才不干那号傻事!”她说,“我要叫杨徐人都知道,我也敢离婚!这几年你要跟我离婚,女人们都下眼看我,说男人不要我了。现时,我也不要男人了!其实,我哪能真儿去离婚哩!”于是从此后,她差使丈夫干家务,丈夫如果反驳什么,她就大吵大嚷。“我明白,她不光是为了享受,其实她倒不是懒女人。她要我洗衣,要我做饭,就会在村人尤其是女人伙儿里提高她的身份,她觉得过去的状况太叫别人瞧不起她了。”在她身上,有太多的中国旧式农民的劣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