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民谚演变 忆旧思甜
【发布日期:2016-06-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林闻功】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这是莆仙古往今来、妇孺皆知的俗谚。
  昔日,这里“地瘦、家贫”究竟到何地步?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只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有的难免长在福中不知福。
  作为一位两鬓斑白耄耋之年的“五老”,笔者曾多次同后生谈及此话,有些年轻人觉得还挺有意义,故这里不妨举点实例说说。这既是忆旧思甜、温故知新,又能扩大眼界,居安思危,更好珍惜今天幸福来之非易。
  一
  “石马油潭,有磨无砻;纸封做米瓮,天亮勿会 (难)等到暗”。
  解放前,这条民间俗谚流传在仙游盖尾一带。石马、油潭属盖尾的两个村。民谚形象反映昔日当地群众生活的拮据窘境:平日口粮少到用石磨都不够磨,根本无需谷砻,一般农家也添置不了谷砻;家中米粮少到用纸封(小纸袋)都不够装,根本无需陶瓮,一般农家也购不起陶瓮。可想而知,因家贫如洗缺吃少穿,许多农家常是早饭或午饭煮一下,晚饭就没米了,只好断炊了。所以三餐不继,受饥挨饿,是这里人民当年“家贫”穷愁潦倒的真实写照。
  而解放后,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里人和全国各地一样,翻身当家作主,大家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战天斗地,愚公移山,终于移掉了“一穷二白”的苦山,走上了康庄的大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这里村民自己动手苦干加巧干,不但吃饱穿暖,还接二连三盖起新房,新房不是盖一二层,而是盖好几层,向空中发展。
  于是,这里苦难的旧民谚就演变成幸福的新民谚:“石马油潭,新居长串挂灯笼;牙蚬(仙游人对小孩的俗称)三餐嘴嘻嘻,羌加卜吃出口米(方言“羌加”旨讨,意过分要求要吃较高级的好米)”。
  不难理解,这新民谚生动形容这里节日喜庆时,一些人家灯笼不是挂一对,而是挂好几双,甚至从屋顶挂到地上,挂一长串或好几长串,仿佛一条条灯龙一样,从地面直爬上楼顶,真像天女散花五彩缤纷,令人目眩神迷,心旷神怡。再说三餐用饭时,不是愁没得吃,而是想怎样吃得更好、更有营养?有的小孩还要挑挑拣拣、挑香择甜,挑自己最爱吃的米和菜。真是何其美呀。
  二
  “田头后郭,半吃半饿;乞食乞到后郭乡里,个个饿得半生死”。这是旧时流传在涵江一带的民谚。
  田头和后郭同是涵江三江口后郭村的两个自然村。该村虽靠近兴化湾,也离涵江闹市不远,但村里没有山坡地,也没有海埭,故过去既无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也无法靠码头搬运或小买卖为生。昔日,村民生活实为无依无靠,十分艰辛。
  据说,当年,这里贫困家庭一年到头,经常饿肚子,每天只吃一餐或两餐习以为常,甚至断餐,啼饥号寒,肚肠饿得叽里咕噜地唱歌不停,连乞丐乞讨到这里,因整天乞不到一点残粥剩饭,也得饿个半死。不难想象,村民自己都没饭吃,哪能有剩饭送给乞丐呢?
  当时村民生活不下去,不少人家只好离乡背井漂洋过海,旧称“走番”,即逃难到东南亚一带,卖身为奴、当华工……
  而新社会,这里天变地变,群众自力更生,逐渐过上了自主创业的好日子。因为是侨乡,“文革”前夕,涵江华侨中学就建在该后郭村里。改革开放后,这里来了“三资”企业,群众打工经商发家致富,到处莺歌燕舞,村里高楼林立。呈现一派盛世景象,生活就更上了一层楼。
  所以本来悲惨的旧民谚变成了令人喜闻乐见的新民谚:“田头后郭人财主(富裕),达祖(各户)口袋钱凸凸”。“财主”和“凸凸”系方言相近趣韵,意村民走上小康富裕道,不仅丰衣足食,而且口袋有的是钱,钱包内装多了,当然就向外凸出来。
  有的甚至还富得流油呢!
  三
  “冲沁马栏角,鸡母不识谷壳”。这是过去流传在荔城“界外”一带的民谚。
  冲沁和马栏均是北高的村名,两村均处在兴化湾南岸,村里只有盐碱沙滩地,没有水田,过去海边水源奇缺,十年九旱,从来未种过水稻,村民多以讨小杂海为生,一年四季基本上只吃杂粮地瓜渣,很少有大米下锅。故这里的母鸡等家禽连谷壳都未见过。
  据说有一次,一位村民经黄石去涵江,看见路旁人家扔一堆谷壳,认为里面可能还漏有米糠、很可惜,就特地包了一包带回家喂鸡。他把谷壳撒在地面上,很高兴地“咯咯咯,咯咯咯”一直招呼母鸡过来寻食,但母鸡不认识谷壳,少见多怪,以为那是砒霜或老鼠药,吓得连忙跑开,传成笑话。
  可是新时期,特别是火红的改革开放大潮涌来后,这里村民靠“打金”手艺,四出谋生,多种经营,有的还在自家建作坊,经营金银首饰,经济发展很快。于是多数农家,抽屉里就出现了“有金无碎银”的新气象,意指家中存有了余款。
  俗云“水涨船高”。村民生活提高了,连家禽家畜的胃口也跟着变了。传说当地有家农妇把豆渣倒在槽里喂鸡,有只母鸡却漫不经心并不爱吃,而是用鸡爪翻了又翻,见有一丝豆皮,才挑进嘴里吞下。
  故当地旧民谚就变成了令人好笑的新民谚:“冲沁和马栏,鸡母不吃豆渣,卜(要)吃豆皮”。(“栏”和“皮”,方音有韵)照理说,豆渣还是较好的饲料,但母鸡为何不吃?就因物丰嘴钝嘛,因鸡不缺食,肚里填满食物,嘴吃腻了,就不想多吃。而豆皮是豆浆上结出的精华,当然比豆渣好吃得多,难怪母鸡再饱也要吃。
  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发展的一则有趣例话。
  人常言:一滴水可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处变化可看出祖国发展态势的缩影。从以上本市三处民谚趣变,可鲜明对照,当年这里地瘦是十年九旱,难以栽种五谷,家贫是用纸封做米瓮、锅盖揭不开、只好半吃半饿,令人闻之心酸;而如今这里许多人家是在讲究吃好穿美,口袋里是钱凸凸,楼上是挂大红长串灯笼,前后相比,天壤之别。实是俗谚演变,情趣盎然,方言韵味,耐人寻味。叫人不能不喜花盛开,梦里也笑出声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