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高云,为人坦诚、热情,又极为平实,是我多年诗友。记得当时我在省里刊物担任诗歌编辑时,他还不到二十岁,却天资聪慧,常在报刊上发表诗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还写了大量的随笔、评论。这多年,他在文化部门工作,与诸多文友保持着相识相融的交情,实属难得。最近,我欣喜地接到他的新诗集《一路走来》,读罢,深为他在过去30多年的默默耕耘,且一直保持着诗人那种锲而不舍的创作热情而感动,同时,也为他在诗歌创作上艺术功力的不断深厚、文化追求始终处于蓬勃向上的境界而折服。 其实,我最钦佩的是高云虽然很早在创作上取得成绩,却一直谦逊为怀,低调行事;且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或闲暇之间,躬耕于诗,从未停止对诗的思考与追求。他早年的作品,轻灵流畅,平中见奇;之后逐年突破,日弥坚实。至今,又每有超越,技巧与思想同时跟进,内涵丰厚,如获神赐。而这部新诗集的问世,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事实上,在这部以游历、观感为主旨的诗集之中,我可以明晰地看到诗人高云对大自然、山川风物和异域的客观认识和感悟,看到诗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所开拓、呈现的广度和深意。而且,这些作品,总是能以感情向度的变化,通过表象洞悉并突现诗人的思维之仁,其敏锐、深沉以及呈现的亲和力、穿透力,无不令人感叹和回味。这些作品,也使人叹服诗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眼光,诸如在《中国馆》,他看到的是“五十六个民族的灵魂,一次次地洒落在日出月落之中精彩的经历”;在《洱海的月色中》他看到的是“春夏秋冬的升起”;在《蓝月谷》他看到的是“左风右月中的花瓣,与爱情一起荡漾”;在《蝴蝶泉》他看到的是“最终的守护被制成标本”……等等。而在《穿越日本海》中,他竟闻见故土旧梦的血腥,激烈壮怀,跃然纸上。但在祖国山川,特别是故乡平潭,他却每每“怀抱每一个清新的日子”,细细分辨光线与色泽,聆听生命的滴水之声,并以“一种不改的神圣,光荣的梦想”,瞻仰历代伟人名人,“追赶遗落很久的梦幻”。读这些诗,有时给人锥心切肤的感觉,有时又给人繁花扑面的清爽。总之,独特的发现,别样的叙述,见微知着又沉实有力,令人过目不忘。 读这部诗集,我还有一个感觉,即高云对诗的优良传统始终深怀敬意。他不会在眼花缭乱的现实中让自己心中的文化被边缘、被置换,而是在对文化的不断汰漉选择中,拒绝迷幻和热辣消费,以精神世界的静养与化育,点燃自己的理想烛光,并以创新照彻他的诗歌创作的里程。 我还要提到的是,高云确是个心怀淡定而文采光鲜的诗人。他的每一本着作的出版,都不事造势,不事张扬,甚而坚称自己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正因如此,尽管他的创作状态和成果都有目共睹,也无需我多加诠释;但我还是赞同他的自我评价,即认为写作上还可以更加努力寻找突破的余地,作品的细部方面还有进而打磨、精益求精的空间。因而,我也乐意为他的这份新收获、新打算寄去我衷心的祝愿,而他也一定会在人们的不断期待中,为文学做出更多更新的奉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