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开明帝王,康熙帝以其英明果敢开创了清朝第一个盛世。康熙在位的六十一年间,先后裁撤三藩,平定噶尔丹叛乱,抵抗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维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大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为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对邻国的疆域和资源一直蠢蠢欲动的日本,曾于丰臣秀吉时期与朝鲜、明王朝发动万历朝鲜战争,但因损失惨重被迫议和。同中国交战吃过苦头的日本,对日益强盛的康熙帝国自然不敢小觑,他们不但对清廷的使者卑躬屈膝,尊若上宾;觐见康熙时,对康熙的要求更是诺诺连声,不敢违逆。 经过与日本的长期交往,对日本人的本性了若指掌后,康熙对日本的献媚讨好却毫不领情。《康熙朝起居注》中记载,为了表达对日本的蔑视,康熙不屑于称“日本国”,而只叫“倭子国”或“倭寇”。有大臣问他为何称倭子国?他回答说:就是矮子国,“其国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倭”字从人从委,“委”意为“身材软缩”、“人”与“委”联合起来表示“身材矮小的人”。“寇”字从完从攴,“完”指“家园完整”,“攴”指“敲打”,“完”与“攴”联合起来表示“家园破碎”。因此,“倭寇”专用于称呼来自倭子国的海盗。 康熙还用一段话深刻揭示了日本无赖加海盗的本质:“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正因看清了日本“敬酒不吃吃罚酒”的这一劣根性,所以康熙告诫后人:“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欺软怕硬的日本人得不到康熙帝的半点好脸色,不仅不敢生气,反而对康熙帝更加敬重,《清代简史》记载,日本人把康熙尊为“上国圣人”,他们甚至将康熙的《圣谕》翻译过去当宝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