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吾邑也。这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历史文化古城,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其面积约有3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00来万。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产生1750多名进士、文武状元各11名,武进士307名。从唐代到解放前的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莆田曾有过“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一科两状元”、“魁亚占双标”、“兄弟俩宰相”、“父子兄弟同朝为官”等风流佳话。此外,从唐至清,莆邑人士着述如林,史志记载的着家逾千人,着述超过四千部。这一切,用“灿烂辉煌”这四个字来形容,当不为过。 迄今500多年前的明代状元柯潜十分热爱莆阳这块生他养他的热土。在他在朝为官回乡探亲期间,他畅游了莆阳大地的一些主要风景名胜。最令人难忘的是,这位状元不仅热爱莆田的山山水水,而且更爱莆邑的“风良俗厚”,不容他人诬辱莆民。 曾经有一位浙江诸暨人姓张名肃的人要到莆田任知县,柯潜为他送行时写了这篇文章,别无所求,只求他做了莆田县令后,“行所无事以雪吾民难治之诬也!”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张县令的前任不但“不能因俗为治,往往务更张,矜小智、眩是非以遂其私,久而民不能胜,始有呼怨争讼以拂其令”,反而怫然怒曰:“何此邦之难治哉!”柯潜听了这句话后,十分生气,他说:“甚哉矣!甚诬吾民也!”(太过份了!这完全是对莆邑民众的一种诬辱!) 为了说服这位张姓县令,柯潜可以说是做到了苦口婆心、仁至义尽!他说,咱莆田这个地方,不管是近在城闉,还是远在穷山僻海,不管是显贵的宦族之家,还是微不足道的闾左细氓,他们的子孙大多是“谨约而知学”的。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当了官,都能“慎重名节,遗风烈于其乡以兴起”;那些读不起书的人在家务农,都能做到“节衣俭食以自足”;那些做生意的人或务工的人,“皆无役于其心”。所以说,莆田这个地方的风俗是:“重义轻利,闾巷少争斗之声”。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当然“无所用其才能”而且还“熙然与民相忘于无事之天。”自古以来,莆田这个地方的地域不比曹滕大,而莆田这里的风俗则跟邹鲁差不多,“其信然矣!”(这话一点也不假!)邹鲁是个什么地方?告诉你,邹鲁在山东,那儿是孔孟之乡,文明礼乐之地。把莆田比作邹鲁,一点也不过份! 那么,当官,尤其是当个县令这样的地方官应该怎么个当法呢?柯潜教训道:遇到盘根错节之地,“其民果难治”的情况,应当加以“训谕而振德之,使归于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应当加强教育引导,使他向好的方向转化。而对于像莆田这儿风良俗厚,如果“不能绥以善政,而反加以难治之名”,那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可叹哉!” 接着,柯潜又翻出这位张县令的老账。他说,你是浙江诸暨人,你的上一辈人曾经说过:“万和者,天性孝友。亲没,庐墓二十年有芝草醴泉之祥,”“诏旌其门,自是子孙相继登宦籍,皆耀声绩于世。”而张县令你“承其绪读书学为文,以春秋领乡荐,会试屡不中第”,仍然更加勤奋读书,从无怨尤之言。 最后,柯潜诫勉这位张县令:“今自太学出为吾莆令,吾知其必能行所无事,以雪吾民难治之诬也!” 对于家乡的热爱,古人尚能如此,今天的莆邑之民,更应该倍加珍惜莆邑这块热土的风良俗厚,并把它发扬光大,把咱莆田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富强、民主、和谐、幸福的现代化海港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