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读书
世态人情的人性观照
——再读《风音雨韵》之联想
【发布日期:2016-11-17】 【来源:】 【阅读:次】【作者:苏承銮】
《风音雨韵》是吴燕泰、余梅英夫妇合着的散文诗歌综合作品集,由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2015年3月14日《莆田晚报》刊载作家心心写的《悲悯情怀的关注》,对该书作了详细的解读与评述。读者对该书也有不少好评。《风音雨韵》写的是人们熟悉的乡村生活及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其特点是以平民的视野来反映平民的真实生活,以凡人俗事为审美对象,来构建作品的灵魂,表达作者对世态人情的倾情关注与人性观照,读来平实生动,印象深刻。
  作者夫妇是我的校友,也曾同行过。这对书作伉俪,性格相似:怜贫惜贱、广交朋友、助人为乐;兴趣相同:认真学习、勤集累资料,喜读书写作,而且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创作主张,从来不人云亦云,不东施效颦。他们的第一部作品《花影蝉声》,2006年7月由华厦出版社出版,对其新颖的文风,2011年1月26日《湄洲日报》发表陈志廉的《〈花影蝉声〉其书其人》、2012年2月14日林闻功的《春花不语几分醉》等先后都予点赞。《风音雨韵》是《花影蝉声》的姐妹篇,两书风格相似,主题相同。作者自称是平民文学、草根作品。
  作家路遥曾经说过:“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交代。”“不关心劳动人民的生活,一味躲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喃喃自语,结果只能使读者失望,也使自己失望。”燕泰夫妇的创作对象正是基层劳动者,在《西窗听雨》《往事回眸》辑子中,有身历淮海战役、渡江作战的老邻居吴茂松,有辗转城乡谋生的艰辛而乐观的中年农民阿宝,有饱经风霜朴实厚道的渔翁,有自食其力认真敬业的修伞姑娘,有外省人进城历尽千辛万苦专挑重活干的“挑沙哥”,有勤于笔耕谦逊的平民作家等。在《书斋寻绎》《禅心酿得》中,还有教师、老铁匠、女樵夫、戏剧演员等,作者热情讴歌他们的辛勤劳动,并表达深深的敬意。作者在后记中说,书中那活灵活现的平民群体,都是“我们敬重的人,劳动者的音容笑貌在梦中萦绕,日日夜夜难以释怀。”所以,他们总是以温情体恤的笔触赞颂平凡的劳动者。
  作家心心在其序言中说:“作者的平民视角与人本情怀,决定了他的创作走向与作品的主流情感。”而这正是来自作者的社会良知与道德感情。这对夫妇从小出身农家,长期与农民相处,亲身体验了农村清贫的生活和农民艰辛的劳动。学成后,燕泰进县委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梅英则走上教坛,从事教学工作。两人进城后,始终不忘农村和那淳朴可亲的农民,与草根同呼吸共命运。他们经常回家看看,帮助那些贫困的村民,主动将钱借给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被称为“菩萨心肠”的余老师,碰到邻里身患重疾的亲友,每每潸然泪下,并帮助他们找医买药。乡亲们十分敬重他们,入城时忘不了带给一份土特产。他们从来不肯白拿,不是买礼品回敬,就是给来者一封红包。他们全家定居县城,还参加家乡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家乡公益建设。他们心系草根不忘本,正是这种乡土情怀决定了他们的创作主题。他们的作品离不开乡村农民。
  《风音雨韵》定稿前,我曾应约偕老伴,从福州前往鲤城镇拱桥寓所探望他们。我们彼此热爱文学,老友相逢,除聊天之外,自然要谈到创作。燕泰先生介绍,他们的作品《花影蝉声》与《风音雨韵》,虽然余老师不署名(仅《渔翁》一篇发表时署她的名),但她是这两本书的总编,从归类编排到每篇的弄色,都留下她辛勤的汗水。这次,她对创作的体会,似乎说的很多,她说:“世事与人生仅是一段故事,它在岁月的流逝中阑珊,文学作品要将其有价值的东西定格下来,让其精神永存。”“哪怕你写的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凡夫俗子,哪怕你的笔触涉及的是有缺陷的人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烦恼与无奈,但我们会从那真实感人的普普通通人的身上感受到一种人格魅力。”“我写《渔翁》的时候,就是从铁凝的《笨花》和池莉的《烦恼人生》得到启示。她们写的都是世俗尘烟中的人和事,读来给人真实感和亲切感。所以我把渔翁故事平平淡淡地叙写在常态中。”因为文学酷似生活本身。生活中的“渔翁”们,他们在长期清苦的劳动生活中,淬砺出人生的从容与自觉,他们直率真诚、光彩照人,这才受人爱戴,受人崇敬。“我不愿去编造没有生活根基的人和事。草根群体永远是我写作的对象。”
  基于这种创作理念,《风音雨韵》确实是接了“地气”,不是悬浮在空中的楼阁。我们从那一个个可亲可爱的平凡人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大爱,看到了草根群体的无怨无悔、宽容宽厚的人格之美。
  为了构建《风音雨韵》的主体,作者夫妇还把平时学习中国古诗词采撷的有关“风雨”的集句,也作为专辑一同收入书中,那七言古诗词的“风雨”诗句,超越历史的时空,让人从“风雨”的背面感悟到世人的生存状况与生命的本质。
  《风音雨韵》的封面,是作者自己设计的一幅山水画,画面构图为:云雾迷蒙的群山,山巅几株高大的青松,忍受岁月的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傲然挺立;高空几只矫健的苍鹰,环视四野,休闲自得地盘旋着;山坳间升腾起一派乳白色的雾霭,使山峰、青松、山鹰与天空显得一派迷离,使人悟得:世界是风雨的世界,人生是风雨之人生,要学学青松和山鹰,一身傲骨藐风霜;要学学草根群体,“一蓑烟雨任平生”,勇敢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焦点图片
  • 市总工会助力木兰溪生态文明发展项目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
  • 湄洲岛生态低碳发展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大爱和平 文明互鉴 第九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在湄洲岛举行
  • 灵华线羊角寨隧道上演“紧急救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